中國人還認為人死後在地獄裡要使用「冥紙」,所以要燒紙錢給故去的人,但是佛教沒有這種說法。(攝影:乙欣)
大家都很熟悉「十八層地獄」的概念,其實佛教對地獄的描述,各個經文並不完全一樣。
佛經中的地獄
《俱舍論》說地獄在南瞻部洲的地底下。《長阿含經》則說,地獄在四大洲外圍日月照不到的地方。地獄的層數和樣子,各經的說法也不一樣:
《佛說四泥犁經》為四地獄;《鐵城泥犁經》、《阿毗達摩俱舍論》為八地獄;《中阿含經》為十地獄;《大智度論》為八大地獄和十六小地獄;《正法念處經》、《大樓炭經》為八大地獄,每個地獄又有十六小地獄;《長阿含經》、《起世經》、《起世因本經》為八大地獄,每個地獄又有十六小地獄;《佛說十八泥犁經》為十八地獄;《三法度論》為二十地獄;《馬頭羅剎佛名經》為三十二地獄。
但各種對地獄的描述,共同之點都是把各種人世間的痛苦事情進行加倍的誇張。在描述地獄的痛苦時,常見的形象比喻是本層地獄裡的痛苦是上一層地獄的若干倍,一天相當於上一層地獄的若干年,眾生壽命比上層地獄增長多少倍等等。因為眾生只有死去,才能進入輪迴,才有機會脫離地獄,所以在地獄中的日子就相當於刑期。
這麼一級一級的算下來,到了底下的幾層地獄,就是一個十分驚人的數字了。
世界各大宗教都揭示了置身地獄中的極端痛苦。一些佛經對地獄痛苦的描述,也已經到了無法計算的地步,而佛教傳說裡最深的、最苦的一層地獄,一般稱為「無間地獄」,或者「阿鼻地獄」。總之就是要在極長的時間裡、忍受極為強烈、密集的痛苦。
一般來說,佛教認為犯了最重罪的人(比如五逆重罪:殺父、殺母、殺阿羅漢、挑撥僧人關係、讓佛身體出血),會墮入這層地獄。
佛經中的閻羅王
關於地獄,中國比較熟悉的還有「閻羅王」的說法。佛經中,關於閻羅王的說法也不是統一的。
《地藏菩薩本願經》說主管地獄的是地藏菩薩,不是閻羅王;《俱舍論》說閻羅是鬼或餓鬼的統治者;《翻譯名義集》說閻摩是兄妹二人,兄管制男犯,妹管制女犯;《長阿含經》說,閻羅王雖然負責審判罪人,但是在地獄裡過著極樂和極苦交替的生活,一面要受酷刑,被獄卒抓住,往嘴裡灌銅汁,一面又擁有高級的享樂。最後閻羅皈依了佛法;有的佛經說閻羅負責審判死去的人,主管他們未來投生的去向;有的佛經說,閻羅並沒有審判眾生的權力。佛教說六道輪迴是因果報應的結果,不需要外力的加入。
假如嚴格按照這個理論來說,閻羅某種意義上更像是一個因果報應規律的執行者,本身是沒有任意審判的權力的。中國傳說閻羅王有「生死簿」,大筆一揮就能更改人的壽命,這並不是佛教的說法。
佛道、民間文化的融合
和佛教的其他許多部分一樣,閻羅王在中國,也被進行了種種漢化。道教把閻羅王的傳說吸收了進來,變成了「十殿閻王」。每一殿的閻王都由一位中國歷史上的名人死後擔任。既然是「王」,就得有王的氣勢。所以中國人又按照中國官府的樣子,給閻羅王們創造了宮殿樓宇、衛兵侍從。中國人也給閻羅王們安排了「判官」。中國最有名的判官是嫉惡如仇,又不失親切風趣的「鍾馗」。
有了判官還有了「牛頭馬面」。「牛頭」倒還真來自於佛教。佛經說有一種叫做「阿傍」的鬼將,是牛頭人手(《五苦章句經》:「獄卒名傍,牛頭人手,兩腳牛蹄,力壯排山,持鋼鐵叉。」)。但是中國人有喜歡成雙配對的習慣。於是給牛頭配了一個「馬面」,作為搭檔。衙門裡有了官吏、有了獄卒,還缺抓人的捕頭。於是中國人又創造了「黑白無常」,有點像西方民俗裡的「死神」,專職到陽間抓壽命已盡的人去地獄。無常鬼造型獨特,給人的印象最為深刻。
魯迅在《朝花夕拾・無常》中說:「人民之於鬼物,惟獨與他最為稔熟,也最為親密,」在民間的迎神賽會上「只要望見一頂白紙的高帽子和他手裡的破芭蕉扇的影子,大家就都有些緊張,而且高興起來了。」在一些民間傳說中、雕塑乃至戲劇形象中,有的無常的帽子上會寫著「一見生財」或「天下太平」之類的字樣,這也是中國人為了躲避忌諱,於是造像的人添了些吉祥話,這也是本土化的一種表現形式。
民間傳說中,無常負責「勾魂」。但是「魂魄」並不是佛教的概念,上述種種神鬼,除了閻羅王和牛頭外,其餘都屬於中國民間和道教的傳說,和佛教是無關的。孟婆、孟婆湯也是典型中國民間的說法。
佛教無燒冥紙之說
最後,中國人還認為人死後在地獄裡要使用「冥紙」,所以在特定的日子裡,要燒紙錢給故去的人,這也是佛教沒有的說法。實際上佛教反對燒紙錢。佛教講六道輪迴,認為人去世以後可能還轉生為人,還可能變成「天」。燒錢是給鬼的,那你給祖先燒紙錢,不就等於你認為祖先一定輪迴為鬼麼?
另外,若有念佛而往生淨土者,就當下了生脫死,免受六道輪迴之苦;如果此人是正信三寶弟子的話,既已往生極樂淨土,淨土世界遍地黃金所鋪,所住皆七寶所莊嚴而成的樓閣,思衣得衣,思食得食,心想事成,福報無盡,無所欠缺,何來得取紙錢(冥紙)之需求!
責任編輯: 雲淡風輕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