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智勇雙全,不幸被劉邦奪兵權害死。(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漢代韓信之死,最令人同情。
楚漢相爭,劉邦與項羽對陣,常吃敗仗,劉邦可說是「常敗將軍」。
高祖二年,劉邦率五十餘萬人伐楚,至彭城。項羽率三萬精兵擊漢軍,大破之,漢兵死者十餘萬人。劉邦帶著數十人倉皇逃遁,一路上幾次要將女兒推下車。這一仗,劉邦的父親和皇后也被項羽捉去。
高祖三年,劉邦被項羽包圍在滎陽,彈盡糧絕,將軍紀信假扮高祖模樣詐降,劉邦率數十騎狼狽而逃。劉邦收兵守成皋,又被項羽包圍,複遁,逃入韓信軍中,收韓信之軍。高祖四年,劉邦在廣武被項羽伏弩射中胸部,假意摸著腳說,射中我指頭了。
垓下之戰 呼風喚雨
逢羽必敗,我斷定劉邦患有嚴重的「恐羽症」。多虧有韓信在。漢軍出陳倉,就是「用韓信之計」。以後井陘之戰,充分顯示了韓信的謀略和軍事指揮天才。收趙定齊,韓信立了大功。殺死龍且,斬斷項羽臂膀。劉邦幾次大敗,末了從韓信那裡收精兵,方能再戰。
高祖五年,楚漢決戰垓下。開始韓信、彭越不到,劉邦大敗,「深塹而守之」。後來用了張良的妙計,願與韓信、彭越「共天下」,把兩人哄了來。垓下之戰,據《史記》記載,「淮陰侯將三十萬自當之」,整個戰役,全由韓信指揮。垓下之戰實乃韓信之戰。呼風喚雨,波瀾壯闊,四面楚歌,英姿颯爽的韓將軍與拔山蓋世的楚霸王在垓下譜寫了一篇壯麗淒絕的英雄史詩。
兔死狗烹 奪其兵權
剛剛葬了項羽,劉邦就「馳入齊王壁,奪其軍。」突如其來,奪了韓信的兵權。好一個「共天下」,原是如此。
司馬遷在寫韓信傳的時候,用了很大一段文字描寫蒯通勸韓信自立為王:楚、漢相爭三年,在京、索之間相持不下,兵疲民困,劉邦與項羽雙方都無力「息天下之禍」。唯有韓信接連打勝仗,兵強馬壯,且「據強齊,從燕、趙」,正好「三分天下,鼎足而居」。這一段文字,十分精彩,恰似諸葛亮《隆中對》的最早版本。這一段文字以後又被司馬光引用。何以司馬遷要用大段文字記這件事?我猜太史公對韓信暗存同情之心。
蒯通又引了「兔死狗烹」,文種被害的故事告誡韓信,但韓信深信劉邦,執迷不悟。結果韓信沒有逃脫「兔死狗烹」的結局。都說韓信是死於呂后和蕭何之手,「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猜忌──削權──殺頭,往往是功臣枉死的三部曲。韓信功高,有奇謀,善用兵,劉邦豈能容他?韓信之後,彭越、瓊布也為劉邦所害。聰明的張良,深知「兔死狗烹」之理,託言辟穀,跑到深山裡去避禍。
謀殺韓信,劉邦不在現場,但他可以用囑言或錦囊的方式,把這件事做的巧妙一些。在許多罪案中,主謀不親自出面是常有的事。說韓信謀反,不但奇怪,也不合邏輯。作齊王時,實力強大,蒯通一勸再勸,堅決不反;當了楚王,仍有一定實力,也不反;只待一個兵都沒有的時候才反。無兵造反,自取滅亡,韓信莫非有病?
況且,韓信與陳豨的對話,應是兩個人之間的密謀,洩漏出去,定有殺身之禍,卻記錄於史書之中,而且繪聲繪色,那是一個精心編造的謊言。
責任編輯: 辰君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