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精英的誕生,家庭因素有多大(圖片來源:NICOLAS ASFOURI/AFP/Getty Images)
【看中國2017年8月19日訊】寒門能出貴子,只是可能性越來越小了。
這兩年我一直在某平台上做家教,平台上收費比市場貴30%,因此在平台上找家教的家庭條件幾乎都比較好,在南京都有中產的水平。
由於平臺只教6到12歲的孩子,所以孩子們的的家長几乎都是80後,這些家庭條件優渥的年輕家長們,讓我看到了和我們這一代完完全全不一樣的教育方式。
在知乎很多「家長有什麼神邏輯」這樣的問題裡,很明顯的發現,我們90後或者80後的家長,無論家庭條件如何,絕大部分都還保留著一種老思維,比如拿自己家孩子和別人家孩子對比,包括打罵,包括不尊重我們,等等。
然後在新一代家境良好的家庭的身上,我幾乎看不見這樣的事。
他們的孩子依然上各種各樣的輔導班,不同的是,越來越側重「興趣」,尤其是英語口語,儘管家長們都清楚口語不會是高考的重點,但是平台上幾乎所有家長都要求英語老師一定要口語發音標準,教授時以口語為主。
並且,他們知道輔導班不是上完就結束的,因為大多家庭富裕的家長們都有著比較高的學歷,他們自己都非常清楚孩子每個輔導班上到哪,我們這樣的家教只是負責給他們做預習複習,等我們走了,家長有空,還會陪伴孩子繼續鞏固,年紀比較小的孩子還要陪伴讀英語繪本和故事,每天都會空出一定時間讓孩子下樓運動,因為健康格外重要。
在相處的過程中,我明顯感受到他們對孩子的尊重,比如與孩子發生矛盾,很多時候孩子們會跟我說,我充當了孩子們大朋友的角色,我會反饋給家長,他們會認認真真的和孩子道歉,想一想我們那個年代的家長有幾個人能做到?
再比如說,我在這個平台教過快二十個學生,他們互相之間都不認識,有一個細節驚人的相似,那就是每次下課家長都會讓孩子送我出門,給我按電梯,表示對老師的尊重。
還有,因為他們家境優渥,每個假期家長們都會帶他們去各國旅遊,每一次旅遊每一個家長几乎都會做好攻略,並且會提前跟我說讓我給他們講講相關國家的知識與故事,我們小時候的家教課如果說這些一定算「說無關的話」吧?一定是只能講語數英的題目。
因為家庭條件好,所以他們從不吝嗇,有什麼好東西都會想著朋友,很多時候也會想著我,懂得分享,我的學生知道我喜歡喝冰水,但是他們家沒有冰水的習慣,後來暑假每次我上課之前專門幫我到冰箱冰,我和他媽媽說這個事的時候他媽媽很驚訝,說完全沒和他說過。(這個孩子只有6歲)
他們想要什麼,只要合理,家長就會購買。比如我一個學生之前想要小天才電話手錶,她闡述了購買理由,並且買回來也沒有亂玩,而是合理使用,家長覺得就是個方便的好東西。同樣的道理適用於衣服,別的貴一些的電子產品。
相比於不少你現在見到的拜金女孩子,他們出身貧寒,什麼都沒有,進大城市什麼都想要,也可以理解,而這些家庭條件好的孩子,從小就不會想到問別人要東西要錢。他們自己從小到大的用品都是名牌,(出於質量使用感受的考慮,他們的收入用這些牌子非常合適)你覺得那種為了一個包去劈開雙腿陪別人睡覺存在的可能性大嗎?
他們的生活中學習很重要,但學習絕不是唯一。他們身邊的小夥伴的家長都互相認識,過生日家長會鼓勵開party,家長會去買好生日禮物,絕不像我們以前,什麼「不許去」「浪費時間」,在他們這,玩也是孩子重要的生活過程。
我舉了這些例子想說,假如我們或者80後小時候這一代,教育資源的不公平分配顯現出的差距還沒有這麼明顯,那麼00後05後的孩子們體現的一定會越來越明顯,因為他們開始懂得真正的關注孩子的全方面成長,包括心理和性格,素質,甚至不少家長為了孩子專門學了心理學,聽了是不是覺得不可思議?
這些孩子的優秀不僅限於成績好,他們的眼界,見識比同齡人廣,性格素質也比同齡人好,你想一想,寒門的孩子可能還在每天5點起幹著農活,吃不飽穿不暖,他們偷偷踢個毽子父母都要說,我們花了那麼多錢供你讀書,你是全家人的希望怎麼還能玩?他們可能上大學才第一次進城,而這些孩子10歲不到就去過好幾個國家瞭解過世界大致的樣子了。
更多的窮孩子上了大學,發現自己除了學習什麼都不會,而現在家境好的孩子的特長都不止一樣,一個暑假考幾個樂器的級,更可怕的是不像我們以前學完就丟了,他們的家長陪伴著,支持著,真正的當作一個興趣愛好。
今年的高考狀元就是個很好的例子,10年後,20年後,只要我們國家的貧富差距不減小,孩子們的差距只會越來越大,這種差距不止在成績上,還有能力和性格上,自卑與自信的鮮明對比會非常殘忍。
家境良好的孩子真正的在培養「精英」,高考成功與否都不會決定命運,畢竟他們還有出國這條路,而寒門大多希望孩子們上個大學,改變命運,不是不可能出精英,是教育方式差的太多,可能性太小了。
本文認真分析,不存在任何歧視,玻璃心請遠離。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