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秘聞!毛澤東期待蘇聯女科學騙子早出成果(圖)

 2017-10-12 00:1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1
    小字

毛澤東曾期待蘇聯女科學騙子早出成果,圖為毛澤東與斯大林合影。
毛澤東曾期待蘇聯女科學騙子早出成果,圖為毛澤東與斯大林合影。(網路圖片)

1964年8月24日,物理學家周培源和哲學家於光遠被召到毛澤東在中南海的寓所。毛澤東身穿睡衣,坐在床上,一邊抽煙一邊和兩個對他畢恭畢敬的大知識份子談哲學。兩千年前有個地痞出身的流氓皇帝叫劉邦,他和讀書人見面時常常故意衣冠不整、蓬頭赤足,有時還故意邊洗臭腳邊召見儒生。和劉邦相比,毛澤東顯然文明多了。

毛澤東的那次談話對於研究晚年毛澤東非常重要,因為在這次談話中毛澤東天南海北地談了很多自然科學方面的問題,引了很多例子來證明他所相信的所謂宇宙間的普遍規律,來論證他的所謂矛盾和鬥爭是宇宙的普遍規律。毛談運動,談發展,談認識、談物質變精神、精神變物質,還談到牛頓和愛因斯坦。這些毛式玄學實際上是他的鬥爭哲學的基礎,或者說毛想要從自然科學中尋找鬥爭哲學的理論根據。

在講話最後毛提出了一個很具體的科學問題:「細胞起源問題要研究一下,細胞有細胞核、細胞質和細胞膜。細胞是有結構的。在細胞之前一定有非細胞。細胞之前究竟是什麼?究竟怎樣從非細胞變成細胞。蘇聯有個女科學家研究這個問題,但還沒有結果。」

毛澤東這裡用欣賞的口氣提到的那個「蘇聯女科學家」叫勒柏辛斯卡婭。如果毛澤東是在1954年說她的研究「還沒有結果」,或許還馬馬虎虎。但在1964年,這個「女科學家」的研究「結果」不但已經被揭穿是騙局,而且她本人也早就成了蘇聯科學界人人都知道的大騙子。

勒柏辛斯卡婭是個老革命,十月革命前她曾和丈夫一起追隨列寧流亡國外。十月革命後,她一直從事行政和教組織學的課程。後來到了三十年代,她年過60時開始研究細胞起源問題。儘管她年輕時曾經畢業於莫斯科醫學院,但畢竟時間隔得太久,後來又一直沒有從事相關的研究,她的工作在論資排輩和看重學歷的蘇聯科學界幾乎沒有人關心。勒柏辛斯卡婭從30年代初就開始發表一些報導,說她以蝌蚪、雞蛋和鱘魚為對象的實驗,證明細胞可以從非細胞中產生。勒柏辛斯卡婭的這些「研究成果」一發表,就遭到了蘇聯權威生物學家的批判。

但在1945年,勒柏辛斯卡婭出版了一本書,書名叫《細胞起源於生活物質以及生活物質在有機體中的作用》,從那時起她的地位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這本書的寫作受到斯大林的支持,蘇聯科學界頭號騙子、深受斯大林欣賞的所謂的生物學家李森科為這本書寫了序,其中說細胞可以從非細胞中產生是生物學中的新原理,它「已經由勒柏辛斯卡婭的富有發明天才的實驗輝煌地證實了。這是她對科學的偉大貢獻。可以肯定地說,勒柏辛斯卡婭的工作的科學的和實際的意義,只會隨著歲月而增長。」

到了四十年代末五十年代初,在蘇聯官方的宣傳和庇護下,勒柏辛斯卡婭儼然成了蘇聯生物學界的權威人物和蘇聯的科學英雄。

為什麼勒柏辛斯卡婭的所謂「科學實驗」會受到蘇聯科學界當權派的器重呢?雖然同為生物學家的李森科的個人支持有一定作用,但更深層的原因是勒柏辛斯卡婭的所謂「貢獻」被說成是馬克思主義辯證法的勝利:因為細胞產生於非細胞,這難道不證明了自然界的辯證發展嗎?在世界生物學界,細胞之前究竟是什麼一直是一個沒有解決的問題,從19世紀中期一直到斯大林時代生物學在這個領域沒有大進展。現在,一個蘇聯女科學家在年過60後從事這項研究,因為有辯證法的指引所以一下子就解開了這個迷團,這就證明了馬克思主義的正確,證明了「蘇維埃科學」的偉大。

在當時的蘇聯科學界,反對勒柏辛斯卡婭的生物學家大有人在。很多人不畏官方對勒柏辛斯卡婭的支持,通過重複勒柏辛斯卡婭聲稱做過的實驗去反駁她的理論。因為無論是誰去做這樣的實驗,都得不出蘇聯官方為之驕傲的成果。到了五十年代中期,對勒柏辛斯卡婭的批判在蘇聯甚至東歐科學界已經形成了潮流,即使勒柏辛斯卡婭及其支持者抬出辯證法和蘇維埃科學的大帽子也嚇不倒人了。到了六十年代,勒柏辛斯卡婭的名字簡直就成了在科學界行騙的代名詞,她本人死於1963年。

如果勒柏辛斯卡婭知道在自己身敗名裂之後,中國的毛澤東還在盼望她早出成果,以證明辯證法的偉大的話,她一定會後悔沒有在克里姆林宮行騙得手後再跑到中南海來。在那個崇拜神秘主義和變來變去的地方,她的辯證法騙術一定會玩得更得心應手,就像變戲法。


責任編輯: 林楓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