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資本對香港市場的態度有了天壤之別?
【看中國2017年10月13日訊】市場裡三件事引人關註:人民幣繼續跳漲;港股創出十年新高;以保險資金為代表的全球投資者,爭相跑到香港市場掃貨。
不知道各位是否還有印象,就在短短的一年前,大家對待香港市場,可是完全天壤之別的態度。當時的背景是,人民幣貶值、港幣貶值,港股下跌,風聲鶴唳,草木皆兵。人們已經是一副疑人偷斧的狀態,看到任何消息,都懷疑,都擔憂。
誰知道,僅僅只用了短短几個月,香港市場觸底,有了這些年最令人振奮的表現。之所以會如此,沒有別的原因,就是因為當時的香港市場足夠便宜。
一個東西便宜有兩種可能:第一種,次品,一分價錢一分貨,所以便宜;第二種,質量沒問題,只是因某些原因而打折出售。
而當時,港股背後的那些資產,尤其是大量的內地公司,企業經營狀況完全沒有任何問題。就像一家商店,商品沒毛病,只是價格在打折,你是信價格?還是信質量?
事到如今,香港市場創出新高,全球各路資本都心急火燎的跑來助陣。請問當年在最便宜的時候、回報最高的時候,他們去哪了呢?
這問題的答案,剛剛揭曉的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做出了很好的回答。今年的經濟學獎頒給了一位研究行為經濟學的教授塞勒。行為經濟學就證明了,人並不是那麼理性的,即使當時機會再好,投資回報再高,但你就是不會去投資。因為投下去的當時你馬上就是虧的。
塞勒教授的研究證明,人有兩種心理控制,一種心理希望立刻得到滿足,另一種才是理智權衡未來。多數時候,第一種心理會佔到上風,管他將來會不會大賺特賺,我只知道眼下這一刻,肉很疼。
所以從人的心理活動,行為經濟學就讓你很好的理解了,為什麼現在港股已經不便宜了,但是大家都衝進來掃貨,當時在回報很高的時候,全場幾乎鴉雀無聲。都是人心在作怪,和公司價值、香港的經濟狀況,都完全無關。
最後總結:香港市場便宜的優勢,已經隨著全球各路資本的掃貨而幾乎消失。但是和美國市場相比,和內地市場相比,恆生中國企業指數還是相對便宜,而且大量內地公司在香港大幅折價,耐心翻翻石頭,幸運的話,也許還能找到寶貝。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