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營企業「出海」越來越難。(圖片來源:Fotolia)
【看中國2017年12月19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正鑫綜合報導)12月18日,發改委網站發布《民營企業境外投資經營行為規範》,這份由六個部委聯合發布的文件,進一步約束中國民營企業在海外的投資活動。隨著美國減稅方案的公布,如果眾多中國企業到美國投資,帶走不僅僅是資金,這是中共政府不願意看到的。
國家發改委、商務部、央行、外交部和全國工商聯聯合制定的《民營企業境外投資經營行為規範》,要求民營企業境外投資應按照相關規定,主動申請備案或核准。民企不得以虛假境外投資非法獲取外匯、轉移資產和進行洗錢等活動。
對於投資對象,其文件要求:民營企業要加強對境外分支機構在資金調撥、融資、股權和其他權益轉讓、再投資及擔保等方面的監督和管理,審慎開展高槓桿投資,規範境外金融衍生品投資活動。
近幾年,中國企業掀起海外投資並購熱潮。在2016年,創下斥資高達2,210億美元收購外國公司的記錄。但是,經過中共政府不斷阻斷正常的資金流出渠道,2017年上半年並購資金只有640億美元。
看中國特約評論員唐新元認為,在經濟學上,資本管制是一種貨幣政策工具,是國家政府用來掌控資本從國家資本賬戶的進出,以及定向投資金額的進出。不過在中國,這一切都變的不那麼正常,因為中共一直在否認進行資本管制的同時,又不斷變換手段進行封堵各類資金的進出通道。資本管制讓資金離開中國更加困難,但在中國企業海外投資並購潮中,有跡象顯示,更多國有企業正在參與到這波浪潮之中。當進行大額資金交易時,得到中共支持的國有企業肯定佔有優勢。
一個典型的例子是在今年6月,黑石集團(Blackstone Group)同意把其歐洲的物流倉儲公司Logicor以122.5億歐元(約合138億美元)賣給中投公司(CIC)。這是歐洲有史以來最大的一筆不動產私人股權交易。這筆交易的進行讓Logicor打算今年在倫敦上市的計畫夭折了。
隨著中國民營企業在海外的投資活動進一步被約束,民營企業「出海」受阻嚴重,但是國企卻未受過多影響。彭博曾報導說,「對於那些正在國際市場上尋找獵物的投資銀行家來說,他們應該記住:中國的國有企業正等著與你們競爭。」
另外不可忽視的一點是,通過海外投資並購轉移資金,也是中共權貴們青睞的方式。有一定背景的權貴才能申請到大量的用匯配額,並向境外進行資金轉移與支付,而民間多採用「螞蟻搬家」的轉移資金方式是權貴們不屑一顧的。
12月13日,美聯儲宣布再次進行加息,在加息的同時,美聯儲也將繼續縮減其資產負債表,計畫於2018年1月將月度縮減規模增加到200億美元,包括120億美元國債和80億美元抵押貸款支持證券。這也預示著美國開始了一個新的經濟時代,加息、縮表和減稅同時進行。
財經分析人士齊俊傑認為,減稅讓美國的經營環境變得十分有競爭力,在美國辦企業和辦工廠看起來很划算,美國沒減稅的時候就有很強的吸引力,現在減稅之後,對於企業的吸引力就更大了,中美財富爭奪戰開始。
已經在美國投資10億美元的中國福耀玻璃董事長曹德旺對媒體表示,通過自己的實地考察發現中國投資環境正在喪失優勢,企業承擔的資源要素成本都比美國高。例如,美國除了人力成本比中國高,在能源、運輸,特別是稅收方面都比中國低。曹德旺稱,美國對企業徵收的所得稅是35%,加上地方稅、保險費等共40%,而中國製造業的綜合稅負比美國高35%。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責任編輯: 辛荷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