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金正恩停止核試說 專家舉出朝鮮欺騙實例(圖)

 2018-04-22 08:31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5
    小字

金正恩
21日,《朝中社》發布,從4月21日起,朝鮮將停止核武試驗及洲際飛彈試射。(圖片來源:朝鮮中央電視臺)

【看中國2018年4月21日訊】21日朝鮮領導人金正恩宣布,朝鮮暫停一切核武試驗與遠程飛彈試射。於即將舉行韓朝首腦會談之前,韓國青瓦臺對於朝鮮的決定表示歡迎。不過,有專家們卻認為,朝鮮政權歷來不可信,並舉出朝鮮先前欺騙國際社會的例子。

4月27日,韓國總統文在寅將與金正恩舉行韓朝首腦第三次歷史性會晤。4月19日,文在寅在青瓦臺說,目前朝鮮正表現出「完全」無核化的意志,且並未提出駐韓美軍撤離或其它美國無法接受之條件。這是文在寅第一次公開表明朝鮮的「完全無核化意志」。

21日上午,朝鮮官媒《朝中社》發布,從4月21日起,朝鮮將停止核武試驗及洲際飛彈試射(ICBM),此項訊息是在朝鮮勞動黨中央委員會討論政策的「新階段」所做出的決定。

據《韓聯社》報導,21日韓國青瓦臺以國民溝通首秘尹永燦的名義表達立場,韓國歡迎朝鮮決定停止核試驗和試射中遠程導彈,該國的決定對實現半島的無核化,具有重大意義。

專家指稱:多次欺騙,朝鮮政權不可信

有韓國專家與政論家們針對朝鮮完全棄核的問題,表示相當質疑。

20日據《朝鮮日報》報導,有些朝核專家指出,若韓國說朝鮮完全無核化的意圖,是在首腦會談之前對朝鮮施壓無可厚非,但一味地盲目相信朝鮮的話,而持過分樂觀的期待,將不免讓人擔憂。

20日,普林斯頓社會學博士、政治與經濟學者程曉農向美國之音表示,韓國期待與朝鮮締結和平協議,這種想法是韓國左派政府的夢想,不過,幾乎不可能實現。朝鮮半島在朝鮮當局的統治之下,絕對沒有永遠的和平。

程曉農指稱,即使金正恩宣稱要放棄核武器,這也只是朝鮮第2次玩弄把戲,他主要目的是為了終止外部對朝鮮的制裁,謀求其政權生存,而採取的策略性手段。金正恩完全可能會在達到目的之後,再第2次或第N次宣布退出廢除核武器的談判。

政論作家陳破空認為,世界對金正恩要保持警惕,他宣稱要完全棄核及簽訂韓朝和平協定,這或許僅是一個大陰謀。

陳破空說,金正恩曾經單方面廢除朝鮮半島停戰協定,也單方面切斷和韓國的軍事熱線電話,並封鎖韓朝共營的開城工業園區,甚至其父親金正日也曾退出《核不擴散條約》等。

陳破空批指,身為喜怒無常的朝鮮獨裁者,其可以簽署協議,亦能廢除協議。這些協議、協定、條約,對他們來說,都只是一張紙,隨時可以作廢的。一旦他們的貪求與敲詐得不到滿足或認為不夠,他們隨時都可能翻臉而撕毀協議。

朝鮮利用援助發展核武

1991年,金正恩的祖父金日成政府主動提出朝鮮半島無核化,因當時的韓國正準備研製核武器,而美國也於韓國佈署了戰術核武器。

1991年12月31日,韓朝簽定了《關於半島無核化協議》;1992年1月雙方又簽訂《保障監督協定》,朝鮮接受國際原子能機構的監督且多次接受其核查。

在這場談判交易中,朝鮮被國際媒體聲稱為獲利者,因朝鮮阻止了韓國開發核武器的計畫;而美軍也撤掉部署在韓國的戰術核武器。

這次朝鮮成功阻止韓國的核武計畫,但之後朝鮮卻偷偷地發展核武。1994年5月30日,聯合國安理會對朝提出進行核項目調查,並對其實施制裁。隨後,為了使朝鮮棄核,而進行所謂的三方、四方、六方會談等。

在此會談期間,金正日更利用美國、韓國與日本等國用來換取朝鮮棄核的大量援助,而從事發展核武。2003年4月,朝鮮退出《核不擴散條約》,且於2006年10月進行該國第一次核試驗,最後六方會談終告失敗。

2009年5月,金正日政權進行第2次核試驗。2011年12月金正日去世,而由金正恩繼任。

金正恩上臺之後,在不到的六年間之內,就進行了4次核試驗,分別是在2013年2月、2016年1月、2016年9月、2017年9月,其威力一次比一次還大。

金正恩更大力開發攜帶核武器的洲際彈道導彈,目前朝鮮核武已對韓國、日本甚至美國本土,都已構成安全威脅。在美國的推動之下,國際社會對朝鮮進行史無前例的經濟制裁,才讓朝鮮經濟嚴重受挫。

責任編輯: 王君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