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要指導孩子怎樣讀書才能成才。(圖片來源:Adobe stock)
循序漸進
所謂循序漸進,即是要按照學習者自身的能力水平和知識深度由淺入深,按照一定的發展順序量力而行。隨著年齡的增長,所學知識也跟著加深。如果不打好基礎,到後來學得再好,知識也不牢固。
讀書是一個由簡單到高級、由淺至深的過程。不能急於貪多、求成,否則腦中就會充滿雜亂無章的知識,從而影響學者對知識的記憶、理解和吸收。在學習中應讓學習的內容與學習者的認識過程同步發展,按照學習材料本身的難易順序,以及人的認知發展規律,使學習者先有個良好的基礎,再由淺入深地學習更多的知識。若根基不牢,便學無所成。基礎不牢,地動山搖。
熟讀精思
不僅要熟讀成誦還要精于思考,所以讀書一定要閱讀多次、熟讀;熟讀是基礎,文本材料不能銘記心中,自然無法運用思考。熟讀的目的是為了精思。通過讀書從無疑到有疑,最後到解疑的過程,這樣就能做到「精思」。把書本熟讀成誦則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現」自然有效。
同時學習者還要在讀書的過程中進行積極的思考,做到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這不僅能鍛練人的思維能力和認識能力,而且還能鍛練人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習過程有更深入的進展和收穫。所以,讀書不僅要熟讀,還要精思。
虛心涵泳
所謂「虛心」,是指在讀書的時候首先要虛懷若谷,不能帶著以往的認識和固有的偏見去理解書中的意思,也就是不能先入為主,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經驗和看法,在剛開始讀一本書時,難免會對書中的觀點產生牴觸,如果不虛心並固執己見,就很難學習接受書中的觀點。
虛心也意味著要用聯繫的、全面的、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要多與別人交流,不能將自己孤立起來單打獨鬥,所謂「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嘛。對於自己不懂的問題,要敢於不恥下問,「三人行必有我師」。虛心還要求讀者自身要不斷地認識自己,反省自己。所謂「涵泳」是指對於書中的內容要反覆咀嚼,細心玩味,不斷揣摩,期於無入而不自得。
切己體察
讀書不能僅僅停留在書本上或口頭上,必須見之於自己的實踐活動。眾多的讀書人為科舉考試而讀書,只以功名利祿為念,不管不顧聖賢道理於自己何益,不求「體之於身」,而是只求背完了事。這樣即使是「廣求博取,日誦五車」,也無益於學。譬如讀了《論語》:「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能將這些聖經賢傳倒背如流,但是對待父母不盡孝,對待朋友不誠信,則書讀再多也是無益。這便是朱熹所說的不能切己體察,學習只停留在書本上,而沒有用行動去親自實踐體會。
著緊用力
讀書不能悠悠然,不能鬆鬆垮垮,而應該抓緊時間,發憤忘食。鬆鬆垮垮讀書,容易讀著後面的忘著前面的,容易讀不完一本書又去讀另一本書,東一下,西一下,結果就什麼書都沒讀好。
讀書要抖擻精神,勇猛奮發。讀書過程中也不能遇到困難就逃避,遇到不懂的地方也不去想方設法解決,而是要有迎難而上和勇往直前的精神。正所謂是「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讀書應該像救火那樣,像治病那樣充滿緊迫感,同時還要有撐上水船那樣的不進則退的頑強的作風,和破釜沉舟那樣的勇往直前的精神。
居敬持志
所謂「居敬」,就是指思想精神和注意力高度集中。「敬」是行事和讀書的根本,讀書時應該心無旁騖,一心只在面前的文字之中,專心致志,貫穿始終。這種嚴肅認真、心志專一的精神是讀書和學習首先應該存於心中的態度。
所謂「持志」,就是樹立遠大的目標,明確讀書的目的。這是「為學」的最根本性的問題。讀書要明確目的,專心一意,不應受客觀物慾的干擾,要充分發揮人的思維活動的主導作用和人的主觀能動作用。
責任編輯: 陳天鵬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