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農田(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看中國2018年7月11日訊】(看中國記者憶文綜合報導)中國雖有經濟實力,但一個關鍵問題卻尚未解決——大豆。中國種出不出足夠的大豆。在對美貿易戰中,北京打出大豆牌,作為主要武器之一。美媒報導,如同晶元,大豆不僅成為北京在貿易戰中的軟肋,還可能對14億中國胃帶來打擊。
上週,為了報復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關稅,北京決定對美國大豆徵收25%的關稅,以打擊川普(特朗普)總統的票倉。今年3月,陸媒說,「大豆」是中國的「王牌」和「殺手鐧」 ,是美國的 「命門」 和「七寸」。當時,中美雙方都表示,用大豆來報復,將砸到對方的腳。2017年,美國的農民收成的約30%賣給了中國,達140億美元。在美國向中國出口的產品中,只有飛機超過了大豆。
《紐約時報》7月10日發表題為《中國對美貿易戰中的軟肋:大豆》的文章。文章稱,艾奧瓦、伊利諾伊等美國大豆出產州,可能不會立刻就感受到關稅的衝擊。
介於進口數量之大,中國很難在一夜之間轉向新的供應商,而大豆是食用油、豆製品,以及牲畜飼料中低成本蛋白質的主要來源。
報導說,中國正讓本國農民增加大豆種植面積,但形勢令人氣餒,面臨巨大困難。
在中國東北邊陲一個約600人的村子裡,在過去的16年裡,曹秀敏一直在小烏斯力附近的幾英畝土地上種植玉米和大豆。她說,現在的產量沒比10年前高太多,政府推廣的所謂高產新種子「沒啥太大變化」,她的地不大,也沒有進行灌溉。
如果美中貿易戰全面爆發,農產品可能成為中國的一大軟肋。日益富裕的中國人希望盤子裡有更多珍饈美味。但中國農場的規模都太小,無法滿足需求的增長。
報導說,2017年,中國消費大豆超過一億噸,近90%依靠進口。中國想用國產大豆取代進口,任務艱鉅,就像它很難擺脫對美國微晶元的依賴一樣。
北京打出大豆牌,可能對14億中國胃帶來打擊。於是採取了應急措施(1)增加其它類型的動物飼料供應,中國海關取消了對各種農副產品的檢驗要求,包括花生粕、棉籽粕和菜籽粕;(2)命令盛產大豆的黑龍江:種更多的大豆!馬上種;(3)黑龍江省政府向農民提供了慷慨的大豆補貼和玉米改種大豆輪作補貼。
事實上,如果想自給自足大豆,中國需將全國農地的25%-30%用來種植大豆。
報導分析,長期來看,如果中國的關稅導致巴西及其他供應國擴大大豆種植面積,或是如果中國為在俄羅斯遠東種植提供資金,美國農民仍然會遭受相當大的打擊。為減少對美國大豆的依賴,北京還可以提高大豆產量。但黑龍江農民承認,要達到與美國農民一樣的產量,他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因為美國農業機械化程度高,並且中國人對轉基因產品給人和土地帶來的安全隱患存在很深的懷疑。
侯文林在2014年開辦了林豐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他不相信中國能完全替換進口大豆。
「沒有啥太大意義,」侯文林說。「不可能的事。」
美國大豆出口協會的經濟學家約翰.貝斯(John Baize)表示,2018年中國計畫進口大豆數量超過9500萬噸,巴西今年大豆的產量約是7300萬噸,即中國還存在著1200萬噸的大豆數量缺口,並且不是所有的巴西大豆都出口到中國。
彭博社報導稱,來自中國糧油信息中心數據顯示,自4月份以來,中國增加了巴西大豆的進口數量。僅6月最後一週,就從巴西購買了110萬噸大豆。分析人士認為,如果美中貿易衝突持續下去,巴西大豆在今年第4季度和2019年第1季度供應量減少期間,中國可能不得不進口加征關稅的美國大豆。
日前,吉林大學經濟學院、金融學院院長李曉教授在2018年畢業典禮上演講時表示:在農業方面,中國對美國農產品的依賴嚴重。2017年,中國自產大豆1400萬噸,總進口9554萬噸。大豆生產非常耗費土地,產一噸大豆平均需要8畝土地。如果進口大豆都自種,要消耗7.6億畝土地,而中國農業耕地紅線是21億畝,不可能拿出30%土地種大豆。植物蛋白對人民的生活品質又不可或缺,同時豆餅豆渣等可以保障畜牧業發展。有人建議轉從巴西進口,問題是,全球大豆生產的相當大部分被幾家美國公司控制著。巴西大豆從生產、運營到銷售幾乎都是美國公司控制的。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