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如霜,好風如水,清景無限。曲港跳魚,圓荷瀉露,寂寞無人見。(圖片來源:國立故宮博物院)
當有兩位文人都做過相同名稱或同類型的詩作時,這個時候,正是拿它們來互相比較的好時機。文采孰高孰低,這時可見端倪。小編特別列出蘇軾與王安石的懷古詩,來讓大家評一評,看究竟是誰的氣魄比較傲人。
宋代蘇軾《永遇樂・彭城夜宿燕子樓》
彭城夜宿燕子樓,夢盼盼,因作此詞。
明月如霜,好風如水,清景無限。曲港跳魚,圓荷瀉露,寂寞無人見。紞如三鼓,鏗然一葉,黯黯夢雲驚斷。夜茫茫,重尋無處,覺來小園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歸路,望斷故園心眼。燕子樓空,佳人何在,空鎖樓中燕。古今如夢,何曾夢覺,但有舊歡新怨。異時對,黃樓夜景,為余浩嘆。
這首詞寫於公元1078年(宋神宗元豐元年)蘇軾任徐州知州時。上片寫夢醒,深夜寂靜,明月如霜,在彎彎曲曲的池子裡,魚兒跳出水面,圓圓的荷葉上滾下了晶瑩的露珠。三更時分,夜深人靜,一片樹葉落地都鏗然有聲,自己從夢中驚醒,夜色茫茫,踏遍小園尋找舊夢,卻無處可得。寫夜景,以夜間輕微的聲響襯托夜間的寂靜,寫夢僅用「夢雲驚斷」一筆帶過,無處尋夢,不禁黯然神傷。
下片寫自己這個「天涯倦客」在清幽的深夜被秋聲驚醒後,惟見「燕子樓空」,感到無限惆悵。接著便由張與關盼盼的故事引出對整個人類歷史無限深沉的感慨,昔日燕子樓中的舊事,已如夢一般地逝去,而古往今來無數代人的歡樂、怨恨,又何嘗不像它一樣也如一連串連續的夢境?世人不明此理,固如大夢未醒。一個旖旎纏綿的夢境,讓他頓悟人生的真諦。「幾時歸去,作個閒人。對一張琴,一壺酒,一溪雲。」他的靈魂從夢境中得到了凈化和升華。醒來後十分感慨,寫下這首別具意境的佳作。
王安石在《桂枝香・金陵懷古》中表現了政治家深邃的思想和雄偉的氣概。(圖片來源:Adobe Stock)
宋代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懷古》
登臨送目,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千里澄江似練,翠峰如簇。歸帆去棹殘陽里,背西風,酒旗斜矗。彩舟雲淡,星河鷺起,畫圖難足。(歸帆,一作:征帆)
念往昔,繁華競逐,嘆門外樓頭,悲恨相續。千古憑高對此,謾嗟榮辱。六朝舊事隨流水,但寒煙衰草凝綠。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後庭遺曲。
這是一首金陵懷古之詞。上片寫金陵之景,下片寫懷古之情。一開頭,用「登臨送目」四字領起,表明以下所寫為登高所見。換頭之後寫懷古:在金陵建都的六朝帝王,爭奇鬥勝地窮奢極欲,演出一幕幕觸目驚心的亡國悲劇。千百年來,人們只是枉自嗟嘆六朝的興亡故事。但空嘆興亡,又有何益?
詩人在這裡表現了政治家深邃的思想和雄偉的氣概。不僅批判了六朝亡國之君的荒淫誤國,也批判了弔古者的空嘆興亡。六朝的往事都隨水逝去,空餘寒煙芳草。可悲的是,有些人如商女一般,不顧國家興亡,還沉溺於享樂,吟唱著《後庭花》這樣的亡國之曲。作為政治家的王安石反對「謾嗟」六朝興廢,在北宋這積貧積弱的現實面前,要汲取歷史教訓,從政治上進行改革,免致奢華靡費導致國力衰竭,重蹈六朝覆轍。
可以看出同為懷古事,蘇軾僅僅是感慨自己個人人生的感悟,而王安石所感嘆的卻是國家的興亡,孰能勝出,此時諸君應該心裡有底了。
責任編輯: 雲淡風輕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