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晴不定?人大轉頭修法港人住半年須繳重稅(圖)


人大常委今日起開會審議《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大幅收緊港澳人士在內地納稅要求。(圖片來源:Pixabay)

【看中國2018年8月27日訊】(看中國記者鐘靈綜合報導)北京近年大力鼓吹香港和澳門人北上發展,以建立「與國家牢固的關係」,不過人大常委今日起開會審議《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將港人在內地住滿一年須納稅的規定大幅提高至住滿183天就須納稅。率先發出「悲鳴」的,是一眾港區人大代表、政協委員。

人大常委會自今日起一連五日開會,審議包括《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在內的多項法案。新修訂案下,將「居民納稅人」定義由居住滿一年改為183天,而有關人士的所有收入、無論是來自內地還是境外,都要向北京納稅。

《蘋果日報》報導,新修訂案如果獲得通過,則在內地工作、生活的港澳居民,都會成為定義中的「居民納稅人」,而且連境外收入都要在內地徵稅。身兼全國政協委員的民建聯主席李慧琼早前已經率先「提醒」,內地的實際稅率相當高(約為30~45%),而且新修定下,包括境外的所有收入都要在內地繳稅,「肯定會產生不滿情緒」,並呼籲大陸當局「從有利港澳繁榮穩定出發,制訂公平解決方案,鼓勵兩地人才流通」。

身兼全國人大常委的民建聯譚耀宗日前則在Now新聞台節目《大鳴大放》中表示,大陸實際稅務很重,不但加重到大陸工作的港人負擔,還會令計劃到大陸退休的人士受到影響:「假如到內地退休生活,可能就會出現一個問題:在香港的租金收入、或其他如股票收入等各項收入,都可能被徵稅,按照那邊徵稅率,是20%」。

譚耀宗又稱已經連同黨內人大及政協去信港澳辦主任張曉明,希望法案「一旦獲得通過後,也能為港人作特別安排」,放寬港人的稅務負擔。

有港民指出,不少人大政協委員在大陸、香港、海外都經營生意,大部分都財力雄厚,享受著香港的低稅率,又能飽攬大陸的投資利益,「不是說全力配合中央嗎?一要收稅你們就『反』了?」;也有港民形容「這些招數『改革開放』初期都用過啦,等你們台商港商以為有著數抬錢上去,一心以為可以掘金回來,最後一場空!」。

政策改變或衝擊早年定居大陸人士 

北京7月通過審議的稅法修正草案,目前綜合所得基本減除起徵點提高至每月5,000元、每年6萬人民幣。草案也擬將將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及特許權使用費所得,納入綜合徵稅的超額累進稅率。其它沒有變動。草案增加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等支出及房貸利息和住房租金等專項附加扣除;並將調整部分稅率的級距:擴大3%、10%、20%稅率級距;縮小25%稅率級距;30%、35%、45%高稅率級距不變;經營所得各檔稅率級距亦有所調整,其中最高檔級距下限從10萬元提高至50萬人民幣。

這次雖然起徵點較過去每月收入3500元人民幣調高,但實際上對人均收入較高的地區如北、上、廣、深、以及港、澳人士來說,影響並不大。事實上,香港最高收入人士最多只須繳付15%標準稅率,但在大陸,最高稅率可達45%。

北京這次修訂稅法,對於受早年「優惠」政策及投資市場吸引往大陸定居的港人來說,無疑是一大衝擊。不少北上發展的港人,在香港及海外也有一定的資產和收入,而北京將對所有的收入納稅。

港澳人士也要多加留意「隱形稅項」

事實上,除了繳稅外,大陸也存在許多「隱形稅」。中國民間獨立觀察、經濟學者原野早前接受港媒訪問時指出,當局採用的累進稅率和增值稅模式,也稱為「隱性稅收」:「用的電、走的路、買的車、吃的飯、買的糧食裡都含著各種各樣的稅。只要通過運輸、加工環節和銷售環節。買的饅頭、餃子、麵條也好,其實這個環節他們是繳過稅的。所以這個隱形稅是每個人都無可選擇的都要交。」

原野分析指出,比如民眾買水好像不用交稅,「但當局在商人申請水源地取水時,是要辦各種證照和手續的,攤照費、工礦費、生產許可證、衛生許可證、環保,這些環節都要交各種費用」。原野舉例指出,「就我所看的資料比較而言,比如簡單的一件事,中國的油價幾乎是人家的兩倍;甚至我們的油還不如人家的標準,但為什麼高?其實就是各種稅、費,層層環節都要加。消費者只要開車,用的油都含著各種各樣的稅費。」

實際上,中國當局「各種收費」的名目之多,遠遠超過其他發達國家,僅2008年當局就曾聲稱,將停收超過2600種「收費」,而仍在徵收的「各種收費」也相當之多,遍布各行各業、所有領域。

北京市華遠集團董事長也曾指出,在大陸購買房產,「不光是土地出讓,加上房地產開發稅等各方面及費,加在一起能達到房價的70%。其實說房價7成是當局拿走了,也是這個意思。」

本文留言

作者鐘靈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