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一生曾被一位算卦高人批得準準確確,但後來卻改變了自己的命運。(圖片來源:Adobe Stock)
《了凡四訓》的作者明朝人袁了凡(1533年-1606年),原名袁黃,字坤儀,明朝江蘇吳江縣人。他的一生曾被一位算卦高人批得準準確確,但後來卻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袁了凡童年喪父,十幾歲的時候母親便命他棄學從醫,以便賺錢養活生命,也可以救濟別人。有一次他去慈雲寺,碰到了一位老人,相貌非凡,一臉長鬚,看起來仙風道骨飄然若仙,那位老人對他說:你是官場中的人,明年就可以去參加考試,進學宮了,為何不讀書呢?
袁了凡就把母親叫他放棄讀書去學醫的緣故告訴老人。老人自稱姓孔,是雲南人,曾得到宋朝邵康節先生所精通的皇極數的真傳。老人告訴袁了凡照注定的數來講,應該把這個皇極數傳給他。
於是袁了凡便把這位孔先生請回家中,並將情形告訴母親。母親說:這位先生既然精通命數的道理,就請他替你推算推算,試試看靈不靈。結果孔先生所推算的,雖然是很小的事情,但是都非常的靈驗。孔先生又給袁了凡推算終生的吉凶禍福,他說:哪一年考取第幾名,哪一年應當補廩生,哪一年應當做貢生,等到貢生出貢後,在某一年,應當選為某省的一個縣長,在做縣長的任上三年半後,便該辭職回家鄉。到了五十三歲那年八月十四日的醜時,就應該壽終正寢,可惜你命中沒有兒子。
袁了凡把孔先生的話一一記錄下來,就這樣又開始繼續讀書了。從此以後,凡是碰到考試,所考名次先後,都不出孔先生預先所算定的名次。有一次,按照孔先生推算的做廩生所應領的米,應該領到九十一石五斗的時候才能出貢。但領到七十一石米的時候,學台屠宗師(學台相當於現在的教育廳長)就批准他補了貢生。袁了凡私下懷疑孔先生所推算的是否有些不靈了。
後來這事果然被另外一位代理的學台楊宗師駁回,不准他補貢生。直到丁卯年,才准許他補了貢生,經過這番的波折,又多吃了一段時間的廩米,算起來連前所吃的七十一石,恰好補足,總計是九十一石五斗。袁了凡因為受到了這番波折,就更相信:一個人的進退功名浮沉,都是命中注定。而走運的遲或早,也都有一定的時候,所以一切都看得淡,不去追求了。
本來人的一生到這份上已經定型了,袁了凡也抱著這樣的態度。當他選了貢生,按照規定,要到南京的國家大學讀書,在沒有進國家大學以前,他先到棲霞山去拜見雲谷禪師,這是一位得道的高僧。
在雲谷禪師的禪房裡,雲谷驚詫地問他:自從你進來後,我不曾看見你起一個妄念,這是甚麼緣故呢?袁了凡老實告訴他:我的命被孔先生算定了,何時生,何時死,何時得意,何時失意,都有個定數,沒有辦法改變。就是要胡思亂想得到甚麼好處,也是白想;所以就老實不想,心裡也就沒有甚麼妄念了。雲谷禪師笑道:我本來認為你是一個了不得的豪傑,那裡知道,你原來只是一個庸庸碌碌的凡夫俗子。
袁了凡問何故?雲谷禪師對袁了凡說,一個平常人,不能說沒有胡思亂想的那顆意識心;既然有這一顆一刻不停的妄心在,那就要被陰陽氣數束縛了;既被陰陽氣數束縛,怎麼可說沒有數呢?雖說數一定有,但是只有平常人,才會被數所束縛住。若是一個極善的人,數就拘他不住了。《易》開章第一義,便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所以命是可以自己改的,而佛家是讓人識透極善極惡之理的力量的,識透了按照去做,命由我自己造,福由我自己求;我造惡就自然折福;我修善,就自然得福。從前各種詩書中所說,實在是的的確確、明明白白的好教訓。佛經裡說:一個人要求富貴就得富貴,要求兒女就得兒女,要求長壽就得長壽!
一番話點醒夢中人,袁了凡開始了改變自己命運的道路,從此以後,就整天小心謹慎,雖然是在暗室無人的地方,也常恐怕得罪天地鬼神。碰到討厭他、譭謗他的,也能夠安然的接受,不與旁人計較爭論了。
從見了雲谷禪師的第二年,到禮部去考科舉。孔先生算的命,應該考第三名,哪知道忽然考了第一名,孔先生的話開始不靈了。孔先生沒算出袁了凡會考中舉人,那知道到了秋天鄉試,竟然考中了舉人,這些原來都不是他命裡注定的。
接著他先發願要做三千件的善事,經過了十多年的努力,才把三千件的善事做完,結果夫人生了個兒子,取名叫天啟。後來,每做了一件善事,隨時都用筆記下來;他夫人不會寫字,每做一件善事,都用鵝毛管,印一個紅圈在日曆上,或是送食物給窮人,或買活的東西放生,都要記圈。有時一天多到十幾個紅圈呢!也就是代表一天做了十幾件善事。到了丙戌年,居然又中了進士,吏部就補了袁了凡寶坻縣縣長的缺,他又發了做一萬件善事的心願。
做寶坻縣的縣長時,他準備了一本有空格的小冊子,這本小冊子,袁了凡叫它作「治心篇」。意思就是恐怕自己心起邪思歪念,因此,叫「治心」二字。每天早晨起來,坐堂審案的時候,叫家裡人拿這本治心篇交給看門的人,放在辦公桌上。每天所做的善事惡事,雖然極小,也一定要記在治心篇上。到了晚上,在庭院中擺了桌子,換了官服,仿照宋朝的鐵面御史趙閱道,焚香禱告天帝,天天都是如此。夫人見他忙於公務所做的善事不多,常常皺著眉頭說:我從前在家,幫你做善事,所以你所許下三千件善事的心願,能夠做完。現在你許了做一萬件善事的心願,在衙門裡沒甚麼善事可做,那要等到甚麼時候,才能做完呢?
在夫人說過這番話之後,袁了凡晚上睡覺偶然做了一個夢,看到一位天神。他就將一萬件善事不易做完的緣故,告訴了天神,天神說,只就你當縣長減錢糧這件事,你的一萬件善事,已經足夠抵充圓滿了。
原來寶坻縣的田,每畝本來要收銀兩分三釐七毫,袁了凡覺得百姓錢出得太多,生活太苦,所以就把全縣的田清理一遍;每畝田應繳的錢糧,減到了一分四釐六毫,這件事情確實是有的;就這樣,袁了凡一生不斷地做善事,孔先生算他到五十三歲時應該壽終正寢,但他到六十九歲身體還好好的很健康,並且把自己身體力行改變命運的事,寫成了一本小冊子《了凡四訓》,傳給他的兒子天啟和後人。
袁了凡更改自己命運的事的確是應該使人深思的,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最重要的部份,都是以善惡有報為基點而展開的,而袁了凡只是其中的一位並且結合自身實踐把它記錄下來了,所以《了凡四訓》才能直到現在仍然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中國人。
責任編輯: 亮宇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