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前外交官何鳳山。(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或許大家還記得《辛德勒的名單》這部電影,德國商人辛德勒在二戰期間營救猶太人的故事已是家喻戶曉。可中華民國也有個辛德勒,他在駐維也納期間至少救了數千猶太人的生命,被猶太人視為英雄。這位民國的辛德勒,就是中華民國前外交官何鳳山博士。
今年,以他命名的「何鳳山廣場」3月15日在米蘭正式揭牌,這是義大利第一次使用華人姓名作為城市的地名。「何鳳山廣場」地段位於米蘭華人商業區保羅薩皮路(Via Paolo Sarpi)和洛馬佐路(Via Lomazzo)的交叉處。
何鳳山出身貧寒,他刻苦勤奮,1929年入德國慕尼黑大學,1932年獲政治經濟學博士學位,1935年起在中華民國外交部供職,開啓了長達40年的外交生涯。
1937年,何鳳山被派往中華民國駐奧地利大使館任一等秘書,1938年奧地利被納粹德國吞併後,中華民國駐奧地利大使館改為中華民國駐維也納領事館,何鳳山升任總領事。
1930年代中葉的奧地利,是歐洲第三大猶太人居住國,居住著約十八萬猶太人。1938年3月,納粹德國吞併奧地利,不到一個月,第一批猶太人就被送進了集中營。
納粹當局發出指令,只要猶太人離開奧國即可被釋放。許多猶太人想去美國,但美國對奧移民名額已滿;英國政府迫於阿拉伯國家的壓力,嚴格限制猶太人前往英控巴勒斯坦。
1938年7月13日法國埃維昂會議後,32個與會國家都拒絕收容猶太難民,使奧國猶太人的處境如雪上加霜。他們每天心急如焚地前往各國駐維也納領事館申請移民,然而,多數國家都拒絕伸出援手。
17歲的猶太青年艾立克・哥特斯塔伯,連跑了50多個總領館,都失望而歸。1938年7月20日,他懷著絕望的心情走進了中華民國總領館,沒想到這最後的努力改變了他的命運。
在這裡,他一下子就為自己和家人辦妥了20份前往民國上海的簽證,成功逃離了維也納。格羅斯費爾德一家也是這樣逃出來的。當時身為銀行家的摩里斯・格羅斯費爾德已被關進了集中營,但他妻子斯塔拉拿到了全家去民國上海的簽證,在向納粹當局出示這張移民證明以後,摩里斯被釋放了,一家人平平安安來到上海。
當時的上海已被日本侵佔,事實上不需簽證即可前往。簽發上海簽證的總領事何鳳山博士也知道這只是「名義上」的簽證,但是,這名義上的簽證可以作為猶太人移民國外的證明,是他們逃離這裏的護身符,也被稱為「生命簽證」。
不管是誰,只要提出申請,就能在中華民國總領館得到簽證。於是,民國總領館前每天都排起了長龍。
後來,納粹當局以總領館租用的是猶太人的房子為由,將總領館所在的房子沒收了。這樣的情況下,何鳳山將總領館搬到了維也納一處小得多的房子,所有費用都由他自己支付,他繼續堅持給猶太人發簽證。
從1938年就任中華民國駐維也納總領事,至1940年5月離開,何鳳山到底簽發了多少張「生命簽證」,至今還難以考證,但猶太倖存者提供的一些護照原件上的簽證號頗能說明問題。1938年6月時,簽證號為200多號,1938年7月20日時,簽證號已超過1200號。
何鳳山1938年10月27日簽發的1906號簽證。(網絡圖片)
1938年11月9日至10日,一夜之間四千多名猶太人被捕,前往中國總領館申請簽證的人越來越多,何鳳山簽發的簽證也就更多了。
許多人憑著前往上海的名義簽證,逃往美國、加拿大、南美、巴勒斯坦、菲律賓、古巴等地。有一本書曾專門記述了400多名維也納猶太人,拿著上海的簽證,幾經輾轉,逃到巴勒斯坦的經歷。
何鳳山救助猶太人這一壯舉,在1997年以前很少為世人所知。何鳳山的女兒何曼禮說,她父親從來都是平常心態,並不認為這是一件多麼了不起的事。正因如此,何鳳山很少提起此事。
他曾在回憶錄中寫道,「富有同情心,願意幫助別人是很自然的事。從人性的角度看,這也是應該做的。」他在給一兒一女起名字時,兒子叫「曼德」,女兒叫「曼禮」,「德」和「禮」兩字正是父親對兒女的希望,和他自己一生的追求。
1997年9月28日,何鳳山在美國舊金山去世,壽享96歲。曾任《波士頓環球報》記者的何曼禮為父親寫了一個訃告,其中提到父親曾在中華民國維也納任總領事期間為猶太人發過簽證。
訃告在報紙上刊出後不久,何曼禮接到了一位猶太裔歷史學家的電話,向她詢問何鳳山發簽證的事,何曼禮說在父親晚年出版的《我的外交生涯四十年》回憶錄中,提到過此事。
這位歷史學家艾立克他說,兩年前,在猶太人圈子裡,沒人知道何鳳山博士的名字。而現在,他接觸到的幾乎每一個猶太人,都在講述著何博士的故事。經過發掘才知道,有不少目前在世界上最有權勢的猶太人,他們的父母就是被何鳳山救的。
艾立克說,「就像辛德勒一樣,何博士的故事將會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知曉,他將成為一個讓中華民國人驕傲的名字。他不僅是中華民國人的英雄,也是我們猶太人、西方人的英雄。」
責任編輯: 先覺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