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國五千年歷史上首屈一指的明君。(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李世民(西元598年~649年),史稱唐太宗,是中國五千年歷史上首屈一指的明君,被譽為「千古一帝」。他雖然名為第二代皇帝,作為功績顯赫的天策上將,他實為唐朝的締造者、開國之君。他也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軍事家、書法家和詩人。在位二十三年(627~649),在位期間國泰民安,社會安定,經濟發展繁榮,軍事力量強大,史書上有「貞觀之治」之譽。
李世民生於亂世而心懷大志,他見隋煬帝昏庸無道、民心渙散,遂勸父起兵。爾後四、五年間,南征北戰,東殺西討,先後消滅了薛仁杲、劉武周、竇建德、王世充、劉黑闥,為其父李淵即位稱帝、統一中國,立下了汗馬功勞。唐太宗文武全才,智慧超群,在文治武功上卓有建樹,在詩歌創作上也頗有成就。作為皇帝,他禮賢下士,善聽勸諫,任人唯賢,治國之道備受後世推崇;作為將軍,他率軍所向披靡,戰功顯赫,威名遠播。作為詩人,他勤於創作,首創吟源,在唐詩的發展上有篳路藍縷之功,開創了唐朝三百年的風雅之盛。
濟世安民──世民名字的由來
太宗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名世民,他是唐高祖李淵的第二個兒子,母名太穆順聖皇后竇氏。隋朝開皇十八年(598)十二月二十二日,出生在武功(地名,今陝西武功)正宮以外的宮室。當時有兩條龍在館門之外遊戲,三天以後飛去。
高祖駐節岐州,太宗當時只有四歲。有個書生自稱善於看相,見到高祖時說:「您是貴人,而且有貴子。」見到太宗時說:「龍鳳的姿容,天日的相貌,到二十歲,必定能濟世安民。」高祖害怕書生的言語泄露,派人追殺,卻忽然不知去向。高祖疑為天神,因此採納「濟世安民」之義來作為太宗的名字。
設置疑兵嚇退突厥軍 智勇雙全救主於重圍
少年時代的太宗聰明機智,高瞻遠矚,臨危不亂,剛毅果斷,不拘小節,當時的人都沒有他那樣高超的智慧。
隋朝大業年間,隋煬帝被突厥軍包圍在雁門,煬帝詔令招兵奔赴救援。太宗當時年僅十六歲,隸屬於將軍雲定興,他對雲定興說:「一定要攜帶旗鼓來設置疑兵。讓軍旗連綿數十里,夜晚就讓鉦和鼓聲互相呼應,胡虜必定認為救兵已大軍雲集,就會望風而逃。」雲定興採納了太宗的建議,突厥軍果真撤圍遁逃而去。
太宗十八歲時,高祖因留守太原而陷於賊酋魏刀兒的重圍。太宗用精銳的騎兵突圍而進,弓箭所射,敵軍潰散,在萬眾敵營之中救出高祖。步軍援兵適時趕到,高祖與太宗又合力攻擊,大破敵軍。
臨危不懼知難而進 恩威並施敵酋請降
隋大業十三年(617年)七月,太宗隨高祖出征,與隋將宋老生的二萬精兵相持於山西霍邑。恰值久雨糧盡,高祖與裴寂議論,暫且回太原,以後再圖謀舉事。太宗懇求高祖不要退卻,但是高祖不採納,催促命令引軍出發。太宗大哭,說:「現在軍隊憑藉仁義起事,進戰則必勝,退還則軍隊必潰散。眾軍在前面潰散,敵軍在後面乘虛進攻,死亡馬上就在面前。」高祖這才醒悟而停回軍。
八月一日,兩軍開戰。宋老生指揮軍隊猛衝,首先直逼高祖,李建成墜落馬下。宋老生乘勢攻擊,高祖與李建成都退軍。太宗從南面率領兩千騎兵衝下高坡,衝斷了宋老生的軍隊,率領軍隊奮力攻擊,宋老生大敗,賊兵全軍拋棄武器而逃。
李世民作爲天策上將戰功顯赫,威名遠播。(手繪插畫:曹醉夢)
唐武德元年(618)九月,太宗被任命為元帥攻擊薛仁杲,兩軍在折土庶城相持不下,雙方深溝高壘相持六十多天。薛軍十多萬人,軍勢強盛,多次前來挑戰。太宗按兵不動以挫敗他的銳勢,最後薛軍糧食吃盡,派賊將牟君才、梁胡郎前來投降。太宗對諸將軍說:「敵軍銳氣頓失,我軍應當攻擊。」遂派將軍龐玉先在淺水原南扎陣以引誘賊人,賊將宗羅日侯集中軍隊前來抗擊,龐玉軍幾乎失敗。但是太宗親統大軍出其不意攻取了淺水原北。宗羅日侯遠遠望見,再次回軍抗拒。太宗率領精銳騎兵數十人攻入賊陣,與龐玉軍裡外配合一齊奮力攻擊,宗羅日侯全軍潰敗,太宗斬賊首級數千個,掉入山澗山谷而死者不可勝數。太宗親率隨從二十多個騎兵追趕逃跑敵軍,筆直奔赴折土庶而追逐敵軍。薛仁杲十分恐懼,環城守衛。時至晚上,太宗大軍陸續到來,四面合圍。薛仁杲請降,太宗俘獲他的精兵一萬餘人,男女五萬口。
這一仗太宗俘獲的精銳騎兵很多,仍令薛仁杲兄弟及賊帥宗羅日侯、翟長孫等率領。太宗與他們遊樂騎射,沒有什麼距離隔閡。投降的賊徒感恩並懾於太宗的威勢,都願意以死報效。太宗凱旋歸來,在太廟獻捷。高祖任命太宗為太尉、陝東道行臺尚書令,鎮守長春宮,關東兵馬全部受他節制調度。不久又加授左武侯大將軍、涼州總管。 (未完待續)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