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9年2月8日訊】在中國服裝集鎮中,廣州白雲機場附近那個石井鎮可能是最不起眼的了。有人稱石井是「窪地」,倒不是地形低窪,而是指這裡是中國最大的服裝「尾貨」市場。什麼是「尾貨」?就是「爛尾工程」那個「爛尾」,習慣說法是庫存品、賣不出去的積壓品。
站在石井這個服裝業的「窪地」或「爛尾樓盤」上看整個服裝生產就再清楚不過了。石井貨源最充足的時候,就是中國服裝業最痛苦的時候。一度瘋狂擴張的服裝業,從雲霄栽到了石井這片「窪地」。石井貨源旺盛,數以百億元的賣不出去的服裝彙集到這裡,再由這裡批發賤賣。許多普通消費者並不知道,自己買的衣服是從石井來的,而在石井,一件羽絨服或西裝只能賣到幾塊錢。
有業界人士評論:「市場低迷,消費不旺並不是服裝行業整體沉淪的唯一解釋。近年來,在嚴重滯後的產銷機制的基礎上,品牌商那種無節制擴張欲和對暴利的無限嚮往,不斷地拉大理想和現實的距離,現在,終於,他們掉進了自己挖下的陷阱。」——在我看來,所謂「消費不旺」、「產銷機制嚴重滯後」說得太輕巧。
石井的畸形繁榮,就是一個古老的詞彙——「生產過剩」。服裝生產過剩,賣不出去,廠家需要流動資金和倉庫,就只好把積壓服裝胡亂甩出去。據報表,中國服裝業全部42家上市公司,都有大量賣不出去的積壓品、「爛尾貨」,無一例外。過剩產品總量有數百億元之巨。另有一組數字:石井的年營業額是100億,相當於正常銷售額幾千億。也就是說,石井每年賣出的100億積壓服裝,原來的售價應該是幾千億。
服裝業生產過剩的數字恐怕很難完全搞清楚,但有些形象的說法很令人吃驚。一種說法是:「這裡是中國服裝尾貨天堂,在全世界也是最大的。」另一種說法是:「現在全中國生產的童裝包括庫存貨,國內的孩子十年也穿不完。」石井的一位業務員說:「企業處理庫存,首先是在自己的店裡打折賣,賣不完就甩給我們或者捐贈給邊遠地區,再處理不完就銷毀。歐洲的奢侈品品牌也是這麼干的。」——他說得沒錯,這不僅僅是中國的問題,歐洲也是這麼干的。
中國銷毀過剩服裝的情形不得而知,但歐洲的記者厲害,陸續揭露出一系列駭人聽聞的內幕。如瑞典名牌服裝店H&M是一個橫掃全球的連鎖店,最近被曝光2017年一年積壓了43億美元的服裝,平均每年焚燒12噸全新的未出售衣物,從2012年到現在已累計銷毀60噸。英國奢侈品巨頭巴寳莉(Burberry)也爆出醜聞:每年燒燬數百萬英鎊的過剩產品。《泰晤士報》指出,巴寳莉至今已銷毀了近8億元的產品。據一個專門提供時尚生產銷售大數據的ShareCloth公司報告,2018年時尚行業生產了1500億件服裝,其中30%的服裝未被售出,50%以上的一年後就被拋棄,每年有1280萬噸服裝被倒入垃圾填埋場。該報告認為,生產過剩無疑會對環境造成極大的影響。僅2018年一年,時尚行業製造了9200萬噸紡織廢料,而且紡織品生產過程中年均排放12億噸溫室氣體,比所有國際航班和海洋運輸加起來的排放量還要多。太可怕了!
一言以蔽之:耗費了過量的自然資源,排放了過量的廢氣、垃圾,製造出過量的產品,最終又成為垃圾,再次污染地球。(根據中國發改委的數據,2013年中國產生的廢舊紡織品量約2000萬噸。)
到底出什麼問題了?
不是小問題。是人類現行制度從根上出了問題。經典經濟學認為,市場是調配資源的最佳方式。怎麼市場不靈了?——市場理論從根上存在嚴重漏洞。這個理論忽略了地球資源與環境自淨能力是有限的,也忽略了人的需求是無限的,大資本的擴張及貪婪是無限的,大規模生產、遠程運輸對資源、環境和人類心靈的摧殘也是無限的。按照市場理論,無法解釋為什麼每年會生產1500億件服裝。全球總人口75億,年均每人20件,怎麼可能賣出去?賣不出去,理當削價減產,但不,寧願燒掉。按照市場理論,需求引導生產,哪裡會想到今天可以生產需求,甚至可以生產無限的需求,再按照無限的需求來無限生產。在大規模生產、遠程運輸、世界貿易的時代,資本變成了瘋狂自我複製的癌症。兩三代人之前,20世紀中葉,世界人口25億,逢年過節買身新衣服,不僅地球的負擔要輕很多,人的心靈也健康很多。
近年來,服裝業開始出現「定制化」潮流,其解釋是「符合新時代消費者對個性化的需求」。其實不過是意識到大規模生產的弊端,而退回過去的時代。所謂「定制化」,不就是過去到裁縫舖量體裁衣嗎?我不斷提到一個生態經濟學定律:試圖用工程手段來解決生態環境問題,從根本上來說是不可行的。生態問題實際上是經濟問題。現在我有進一步的認知:市場並非萬能,試圖用市場手段來包攬經濟問題,從根本上來說也是不可行的。否則如何解釋年產1500億件服裝,中國的童裝10年也穿不完。
舉一個例:毒品問題就不可能以市場手段來解決,而必須以法律和倫理加以綜合解決。毒品對人是有害的,但市場沒有機制來對這種生產和銷售加以規範、限制。有人願意種,有人願意經營,有人願意銷售,有人願意購買,沒違反任何市場規則,但其後果是摧毀人類肉體到精神,個體到家庭、社會。在這種情況下,法律只好強力介入。
傳統經濟學把需求視為上帝,包括過度消費和無止境的慾望。但地球是有限的。傳統經濟學忽略了慾望中隱藏的人性的黑暗。放任的市場將會把人類引向毀滅。
但地球不會毀滅。當人類毀滅之後,地球上萬物復甦,興興向榮。
說到底,不是我們擁有地球,而是地球擁有我們。
版權所有©2006,RFA。經Radio Free Asia,2025 MSt.NW,Suite 300,Washington DC 20036許可進行再版。http://www.rfa.org。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