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不要讓別人的「評價」限制你的人生(組圖)

 2019-03-24 07:1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在FB傳開來的「十年挑戰」,吸引許多用戶參與。
FB傳開來的「十年挑戰」,吸引許多用戶參與。

Facebook在2019年年初吹起「10年回顧」旋風,大家拚命挖出10年前的照片和現在做比對,有些人則是以文字描述自己這10年來的成長和進步,但我對於此類風氣完全無動於衷。

不跟風主要是一方面討厭做多數人已在做的事,另一主要原因不外乎是,與其花時間尋找與回顧10年前的照片和事蹟,倒不如把時間用來構思未來10年的你會長成什麼模樣?為了這模樣你現在又得做些什麼?學些什麼?

以前我從事培訓工作,總是很羨慕講師這個職業,現在成為一位職業講師後,卻期待著10年後能完全不同於現在。不同產業、不同公司就有不同的人際圈,有時一直在同一個人際圈,Facebook在同一天洗版著同一件事情時,會不自覺感到疲乏,想著自己的圈子還真不大,看來看去都是這些,和每天播放的新聞、政論節目沒什麼兩樣。

想要突破這一切,唯有增進自己現在未擁有的專業能力。7年前從人資工作轉戰講師市場是如此,期待10年後能有所不同的我,也是該培養其他能力的時候了。年輕時可以即學即用即轉行,年紀長了別人看中的不再是一股衝勁,更多的是,是否真有料。

與其回顧十年前,不如構思自己十年後的樣子。
與其回顧十年前,不如構思自己十年後的樣子。

一秒鐘的時間都不想浪費

學生時代的學習一切都只是迫於升學制度,我曾在高中歷史課堂上舉手問老師:「為什麼要讀歷史?到底可以用在哪?」歷史老師被這麼一挑戰,只回應四個字「以古鑑今」,我從那天起每堂歷史課坐在講台前,總是毫不客氣地拿起國文自修做習題。

升大學考試時歷史分數個位數,國文卻拿到了滿級分,18歲我就深刻體會且驗證了時間花在哪、成就就在哪,也讓我更加堅定,假使我不知道學了要幹嘛、能幹嘛的事情,就別浪費自己的時間,即使只是一秒鐘。

我的工作需要大量溝通但無須專案管理,我就不會跟風去上專案管理課程;我知道自己的事業沒到互聯網等級,也沒興趣該議題,再便宜的課程也不會花時間進到實體或線上課程,最多只是翻翻雜誌或書本知道這議題在說些什麼就好;看著別人上烘培烹飪課展現廚藝,我完全不想突破挑戰此技術,連相關網頁碰都不會碰,我不花時間學習「半年內完全用不到」、「沒興趣」以及「突破後對我毫無意義」的任何主題或事物。

在學習上我偏向短視近利,曾經我想過「反正先學起來總有一天用得到」,結果到了那一天,我卻早已把一年前學過的越南語忘得一乾二淨;也曾經想過證書只怕少不怕多,蒐集一張又一張,需要時卻沒一張相關的可以派上場;更曾經看人家在學,就也跟著大師學廚藝,然後呢?連洗碗都懶,更別說拿鍋子了。

幸運的是年輕時我從事培訓工作,雖然花了很多時間在學東學西上,不過花的大多是公司的錢,其實時間和錢都還不是盲目跟風學習的最大代價,最大的痛苦莫過於,在你到處打卡分享你學了些什麼、那堂課有多麽好玩有趣又實用、老師功力多強大,大家按讚說你好棒棒後,你卻得不到公司的加薪、老闆的賞識、同事的信任、部屬的支持,或者是家人好友的陪伴,我想,學習不應該只是為了「討拍」吧!

現在遇到大家一窩蜂學習某個主題時,我會去嘗鮮、也會去關切該議題,只是我會先問自己以下幾個問題,再來決定是否投資金錢和時間,並且判斷投入多寡程度:

1.我的工作或生活有缺該項技能嗎?

2.這技能培養起來好,還是用錢去換結果就好?

3.學了這個技能後,會為我帶來多大的報酬或好處?

4.學習是為了擴大交友圈,或怕不參加會被孤立嗎?

我們對自己的人生投資多少,就會得到多少回報。
我們對自己的人生投資多少,就會得到多少回報。(以上圖片來源:Adobe stock)

2007年我單身一人前去美東旅遊,在高貴餐廳裡因為看不懂英文,點了一坨生牛肉吃就算了,回到宿舍後,還只能東拼西湊的跟室友說著今天去了哪?看到吃到什麼?關於心情感受,完全無法多說一句,整個人在國外憋到不行,回來後深感自己英文真夠爛,狠心花了20萬,一週3個晚上、每次2小時的去和外師1對1上課聊天,20週下來最大收穫是,至少敢嘗試開口和外國人對話了。

只是在我的工作和生活上完全用不到英文,只能刻意練習地寫英文信給公司高階主管,卻被幾位主管回信要求只能寫中文,當年去夜店也碰不上可以練習説英語的外國人,就這樣過了11年來到2018年,我又退化到跟當初無法開口沒什麼兩樣。

二度進化的英文

再次選擇學習英文,是我強烈意識到10年後的我要成為什麼樣的人?為了達到那個模樣,英文聽說讀寫、溝通能力是必備,要做的事為了成效無法請翻譯來替代協助,英文的提升將讓我的事業與人生再次翻身。

2019年初把自己放到菲律賓密集六週學英文,從早到晚面對亞洲各式口音,早八晚七的課程後,每晚複習又預習五小時以上,每日用當天所學的片語、文法、單字刻意寫下一篇日記,隔日請寫作老師幫我修改。這些學校都沒要求,但我的學習成本真的太高了,目標很遠大,所以我自律的要求每日即刻應用所學。

來到這我盡量避開台灣人或中國人,因為他們只要遇到可以用華語溝通的人絕不用英語,可講母語的地方大聲說,禁止講母語的地方則偷偷說,他們看我很怪,吃飯老是選擇韓國、日本人的區域。但我看他們其實才怪,飛一趟來這,不就是為了可以用便宜一點的代價學習和練習講英語嗎?為什麼卻逮到機會就拚命講中文?!

英語課程到第五週,我更是主動向老師提出每天做一場五分鐘的英文簡報,為了每天下午五點的這堂課,我整日都處於緊張憂慮狀態,所謂一回生二回熟,最後一天我竟然能夠用全英語教一小時出色溝通力課程,十位對象涵蓋菲律賓老師以及日本、韓國和中國同學,整場教學我完全沒有想著要如何中翻英,而是自然而然地說不停。

「練習改變才會轉變」這個道理我深信不疑,學校能提供的是環境,老師能教的是技巧,但唯有靠自己不斷練習才能轉變。學英文是如此、學溝通是如此、學任何事都是如此,不改變就別浪費時間和金錢了,在家看電視或和朋友吃飯不是更好!

如果你也想前來菲律賓學英文,下次我問你為什麼時,千萬別說:「因為我看卡姊去我也好想去。」想清楚再做決定吧!因為我有我的職涯人生,你有你的,可以跟風的是學習態度而非學習項目。

本文整理、節錄自【不再討好所有人:別人的評價,不該限制你的人生】一書

責任編輯: 皇輔 来源:時報文化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