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6:是中產們的必然歸宿嗎?(圖)
【看中國2019年4月25日訊】最近,有些「頂級富人」在暢談996,似乎996是合理的。事實上,從經濟上來說他們不過是在順應今天的大局,從良知上來說就是無良知的表現。
據有關信息,齊魯資管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在參加博鰲亞洲論壇時說:從2018年中國國家統計局的統計公報看,中低收入、中等收入和中高收入三個組的人口之和佔總人口的60%,這三個組就組成了所謂的「中產階層」,但其可支配人均收入增速只有4.4%,不足2018年9.7%的名義GDP增速的一半。相反,高收入人群和低收入人群,可支配的收入增長都在8%以上。
這個信息可以這麼解讀:高收入群體一般具有一定的壟斷能力,比如靠權力致富、靠企業的「護城河」賺錢、靠別人根本不具備的壟斷技術賺錢、靠他們的信用或平臺賺錢等,他們的賺錢方式具有壟斷性,其可支配收入增速當然就可以跟得上GDP增速。低收入群體對自己有明確的定位,輕易不會去加槓桿,時刻以穩妥為標準來控制自己的私人資產負債表,對於超出自己能力的支出異常謹慎,可支配收入的增長也有所保證;唯獨中產,處於尷尬的層面:
第一,從本質上來說,中產是具有獨到的思想和思維、有自己的獨立性的一個階層。如果因為運氣或時事因素有了房(一套或幾套)、有了車,只是具有了中產的物質基礎,還算不上真正的中產,因為在獨立性上尚未達到。當今時代,上述60%的人群中,有多少屬於此類?估計比例不低。
由於沒有獨立的思想與思維,就沒能力評判未來的經濟局勢,就不能合理控制自己的資產負債表,就會以賭博的心態隨意加槓桿,造成固定支出不斷膨脹。結果,可自由支配收入就會劇烈波動,一旦國家的經濟遭遇波折,就會大量的破產,本質的根源是這些中產的成色不足所造成。
可現在,經濟局勢就處於這樣的階段。從2011年之後,經濟增速在不斷下滑,對於不具備獨立的思想、不能合理評判自己能力的中產就是巨大的考驗。比如,那些投資P2P的所謂中產,很多都是通過拆遷過程、在物質上達到中產地位的,但由於大多不具有獨立的思維,就會覺得自己很牛B,不會合理控制風險,以賭博的心態隨意投資,結果,在P2P暴雷的大潮中大量走向破產。
遠超過企業正常經營利潤水平的利率只能是騙局,這是淺顯的邏輯。
通過拆遷或其它特定的原因形成的中產(稱為物質中產比較合適),如果不能努力提高自己獨立的思維能力,本質上就屬於偽中產,未來大量破產就是必然現象。源於財富與能力在短期可以不匹配,長期是必然要匹配的。
在此,筆者本人並沒有看低這部分人的意思,既然時事給自己創造了從物質上登上中產階層的機會(俗稱「好命」),就應該努力在知識、思維能力上補課,使自己成為貨真價值的中產,而不是讓賭性、貪慾不斷左右自己。
第二,既然大部分中產並沒有獨立的思維,不能合理地控制自己的資產負債表(當然,有些時候也是家庭的壓力導致)。當中產的財務鏈條越繃越緊的時候(前面的數字說明的就是這個,4.4%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已經很低,一旦變成負數,時刻可能破產),最富有、具有壟斷能力的人群(比如某雲、某東等)會怎麼做哪?
中國大陸哪些公司的員工下班最晚工作時間最長?(網路圖片)
當今的多數中產,主要並不是因具有獨到的能力(獨到的技術、領導能力等)所形成,依舊屬於體力勞動者,那些從大學混畢業的學生,也在此列。他們的崗位很容易找到替代者。當中產自身財務遭到困境、尤其是勞動力過剩的時候(這是基礎,勞動力供不應求的時候不會出現這種現象),就必須珍惜工作,甚至還要珍惜加班費,此時,那些具有壟斷能力的富人,就會使用996,目的是降低企業的人工成本(最大限度地獲取人的剩餘價值)。一般來說,性價比是衡量商品的指標,此時甚至會被他們用於衡量「人」,把人當成商品來看待,甚至未來使用997也不奇怪。這本質上是富人在盤剝中產,也就決定未來社會的貧富差距會繼續擴大。當然,這可以認為富人缺乏良知(在某些地方,良知似乎是稀罕物),但更是部分中產之「偽」和勞動力市場過剩所形成的結局,源於其工作崗位很容易被其它人代替。如果中產人士有自己獨到的技術、獨到的管理能力、獨到的才能,別人就很難代替其崗位,富人就不敢使用996,因為他們沒這個膽,一旦你離職,他們會束手無策,至少會造成企業的重大損失。
所以,996不僅反應了富人的良知,也反映了大部分中產的成色。
筆者的朋友群,有大量的中產階層,如果自己不想被富人消滅、不希望向底層運動,就必須建立屬於自己的權利(能力),那時,無論某雲、某東還是某某某,都不敢對你使用996。
老子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在叢林中(富人的作為讓你活在叢林中)必須做自明、自強的人!讓自己成為真正的中產,只有善於改變自己的人才有能力擺脫被人強加的996;改變不了自己的人,只能接受996了。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