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街頭一處褪色的標語牌(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19年5月27日訊】中美貿易爭端自去年底達成90天休戰期後,雙方劍拔弩張的態勢有所緩和,但是期限到了以後,雙方的分歧依然嚴重。2019年5月5日,川普(特朗普)兌現原來達不成協議的承諾,宣布自5月10日起將中國價值2000億美元的商品關稅從10%提升至25%。轉眼間,中美貿易戰又進入了新的高潮,中國股市在川普宣布提升關稅後,出現大跌,中國幾天後的關稅報復措施,也讓美國股市出現震盪。
中美貿易戰的炮火,讓兩國的人民都受到波及,甚至全球經濟都因此受到影響。根據中國海關總署的數據顯示:2019年第一季度,中國對美國進出口8158.6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11%,其中出口6224.3億元,下降3.7%,進口1934.3億元,下降28.3%。根據一些分析師的估計,目前為止美國受到的直接損失約為國內生產總值(GDP)的0.1-0.2%;中國的損失則可能為GDP的0.3-0.6%。這對最依賴貿易的國家所造成的傷害,可能尤其嚴重,比如新加坡、馬來西亞、墨西哥和日本等。
中美貿易戰下,兩國對內宣傳的差異
中美貿易爭端雖然是中美兩國政府的較量,但是由於兩國政府權利基礎的不同,兩者的對內宣傳和國內輿論有著顯著差異。
眾所周知,美國國內的主流媒體和川普的關係並不融洽,估計它們很難為川普的貿易戰搖旗吶喊。川普是一個非典型的政治人物,他做了以往美國總統想做而又投鼠忌器的事,美國人對貿易戰有支持也有反對。中國減少對美國農產品進口,也讓美國的農民受到了損失,川普雖然給與了相應補貼,但是能否彌補還很難說。美國對中國的廉價商品提高關稅,也會轉移到美國消費者身上。面臨執政壓力的川普,還要面對來自民主黨的挑戰,雖然川普發動貿易戰是為了美國未來在高科技上保持優勢,為美國人提供更多就業機會,但是大部分的選民未必有如此遠見,他們可能更關心自己的荷包和眼下生活。更關注民生、照顧弱勢群體的民主黨,難免不以此做文章,挑戰川普的繼續執政。所以說,中美貿易戰對美國來說更多是川普政府與中國的交鋒,美國上下未必一條心,中國政府似乎也看到了這一點,準備賭一把。
而在權力定於一尊的中國,只要習近平繼續打貿易戰,舉國上下似乎都會同仇敵愾。就在川普宣布加增關稅後,官方喉舌的央視新聞聯播在黃金時間以強硬語氣闡述對貿易戰的觀點:「不願打,但也不怕打,必要時不得不打。談,大門敞開;打,奉陪到底。」隨後《人民日報》也發布了多篇指責美國、不懼貿易戰的社論,有官媒甚至將如今中國的處境和近代中國屈辱的歷史聯繫起來,企圖喚起民族主義情緒。
近日,中國還召開了「亞洲文明大會」,希望凝聚亞洲共識來對抗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但是響應者寥寥無幾。在中美對峙的大背景下,中國人只能孤獨享受著「萬邦來朝」的虛幻。
中國民間的反美情緒似乎也在官方的有意操控下悄然醞釀,網路上流傳一些中國的旅遊景點、賓館對美國遊客多收費的圖片,甚至有網友號召「抵制美國貨」,還有一些中國出口商的產品因為中美貿易戰而滯銷,有自媒體打出了「中美貿易戰,我們能做啥?多吃xx」的口號。
「英雄兒女」的深情呼喚?
中美關係的劍拔弩張,讓反映抗美援朝題材的老電影又重新火起來。2019年5月16日21時14分,央視CCTV6電影頻道發微博稱:「因播出經典戰爭片《英雄兒女》,原定直播的亞洲影視周紅毯典禮延遲。」16日23時40分,又預告稱:「明晚20:15開播《上甘嶺》。」央視的這一應景操作,引發了廣大網友紛紛點讚,不少人反映:「播放抗美援朝的電影很過癮,可以痛打侵略者。」
在電影《英雄兒女》的感召下,今天的中華大地似乎皆是英雄兒女般同仇敵愾、共赴國難。當年為了響應中共「抗美援朝」的號召,幾十萬志願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在美軍先進的裝備面前,中國誌願軍靠著人海戰術苦苦支撐。最後並沒有打出勝負,中國付出的傷亡代價卻數倍於美國,而中國被俘的戰俘大部分也沒有選擇回中國大陸,哪來什麼志願呢?
當年中共為了保衛新生的政權,用所謂「唇亡齒寒」的亙古道理,強迫無辜的人民充當黨國體制下的炮灰。今天的中美貿易戰下,中國人何嘗不是炮灰?
《致命中國》的伏筆
要想更清楚地瞭解美國和中國打貿易戰的原因,有必要看美國於2012年上映的一部記錄片《致命中國》(Death by China)。這部記錄片被不少中國人認為是反華影片,但是該片開頭就表示,自始至終區分清楚,把善良和勤勞的中國人民同他們的鎮壓型的共產黨區分開來,後者正在同時毒害美國和中國人民。這部片子分析了中國自2001年加入WTO以來,通過非法的貿易出口補貼、巧妙操縱嚴重低估的貨幣、盜竊美國的知識產權等八項措施來摧毀美國就業機會。記錄片從美國的利益出發,呼籲美國人不買中國貨,恢復自己的製造業,看似有點簡單粗暴,但是卻反應了很多美國人的真實心聲,川普於2012年的成功當選,讓「美國優先」變成了現實。
2001年,中國加入WTO後,利用發展中國家的身份獲得了自由貿易的好處,將大量廉價的商品輸出到全球,成為製造業的大國,也躍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美國的製造業轉移到成本更低的中國,這是經濟規律,美國政府也不能阻擋這一趨勢。當初美國政府同意中國加入WTO,是期盼中國在發展經濟的同時,能擁有更多的自由、民主和人權,同時靠著掌握關鍵技術來保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但是這顯然是一廂情願,中國的自由、民主和人權不僅沒有獲得進步,還在習近平上臺的這些年嚴重倒退。此外,中國侵犯知識產權的問題依然嚴峻,仿冒、盜版的現象很猖獗,美國企業進入中國市場,甚至強制要求技術轉移,中國人到美國公司工作,盜取核心技術的現象屢見不鮮。最後,中國輸出到美國的產品,雖然價格低廉,但是大多質量低劣,安全問題頻發。
「發展中」的可憐炮灰
澳洲ABC新聞網在今年4月發表了一篇題為《為什麼中國仍被歸類為「發展中」國家?》的文章,文章稱:「世界貿易組織沒有定義‘發達國家’或‘發展中國家’,也沒有設立任何基準來確定其成員國屬於哪一類。儘管中國已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並是億萬富翁人數最多的國家之一,但它仍被歸類為發展中國家,並享有與巴布亞新幾內亞和辛巴威等國家相同的特殊與差別待遇。」
很顯然,中國發展中國家的身份已經備受質疑,以往粗放式的發展方式面臨挑戰。《致命中國》中還特別提到中國通過污染環境和虐待勞工來使產品獲得價格優勢,中國全國各地有不少癌症村,全國20個污染最嚴重的城市裡中國佔了一大半,中國的農民工在沒有安全保障的情況下超負荷工作。
中國光鮮亮麗的外表下,其實有著無數默默無聞的普通人在充當發炮灰。
中國的商品可以利用自由貿易的便利暢銷全球,但是外資進入中國卻處處受限。其實,中國政府對待本國企業也有差別之分,民企遠沒有國企那般尊崇待遇,中國政府給國企大量出口補貼、優惠利率,甚至壟斷地位,最後不僅破壞了WTO的規則,損害外商利益,也讓中國人吞下了「店大欺客」的惡果。比如,中國的電信資費一直居高不下,甚至高於發達國家,這完全是政府默許寡頭壟斷的結果。近些年,在一國總理的呼籲下,電信巨頭們才有所行動。
中美貿易戰下,外資紛紛撤離,民企經營困難大量倒閉,但是國企依舊巋然不動,還可以吞併大量支撐不住的民企。而中國的民營企業吸納城鎮就業超過了80%,對新增就業貢獻的佔比超過90%。國企的「鐵飯碗「豈是尋常百姓能端得,大部分受到衝擊的人可能再次響應黨中央的號召「上山下鄉」或「勒緊褲腰帶過日子」,畢竟在中共眼裡「中國人吃草也能過一年」。
正如,中國官媒一篇社論中提到的那樣「沒有人能阻止中國繼續強大」,中國如果有實力強大,任何國家都阻止不了。但是中國也有一句古話:「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不管一個人,還是一個國家,發展和強大也應該走正道。國際貿易是在規則下尋求合作共贏,而不是為了一己私利打到頭破血流、兩敗俱傷,更不應該將自己的人民當做籌碼或炮灰。
(本文為《上報》獨家授權《看中國》,請勿任意轉載、抄襲)
(原文連結)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