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七月四日 趣談美國獨立日(組圖)

 2019-07-06 08:35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七月四日趣談美國獨立日
2008年首都華盛頓舉行獨立日焰火晚會(國會圖書館/攝影Carol MHighsmith)

【看中國2019年7月6日訊】獨立日,即美國的國慶日,也被美國人稱作大寫的七月四日(Fourth of July),馬上就要到了。它在大眾的心目中,就是美國誕生的日子。真的是這樣嗎?今天我們就來和讀者們談談圍繞著獨立日的許多迷思和趣聞。

首先我們來看一幅著名的油畫,即約翰.特朗布爾(John Trumbull)於1819年創作的「獨立宣言」(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七月四日趣談美國獨立日
特朗布爾創作、國會圓形大廳陳列的「獨立宣言」(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國會大廈建築管理委員會)

這幅油畫陳列在國會大廈圓形大廳,在許多人的心目中,它就是獨立宣言簽署的場景。其實,它所描繪的是傑斐遜為首的5人小組在1776年6月28日向第二次大陸會議提交獨立宣言第一稿。而大陸會議在7月2日就已經通過決議,宣布北美13個英屬殖民地獨立,不再臣屬英國國王,7月4日不過是大陸會議接受了傑斐遜小組的獨立宣言最終稿而已。所以,當時許多開國元勛認為美國的獨立日應該是7月2日,有的還在書信中描繪了今後在這一歷史性日子的歡慶場面,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後來擔任第二任總統的亞當斯。亞當斯甚至在1777年7月4日、費城舉行美國第一次獨立日慶典時拒絕參加慶祝活動。

現在獨立日是美國聯邦政府僱員的節假日。最早將獨立日定為假日的,是馬薩諸塞州,該州早在1781年7月3日就立法,將每年的7月4日作為法定假日。將近90年後,美國國會才在1870年立法,將元旦、獨立日、感恩節和聖誕節定為聯邦僱員的帶薪假日。從那之後,美國國會又陸續增加了6個聯邦政府僱員的帶薪假日,即總統日(1879/1885年)、陣亡將士日(1888年)、勞工節(1894年)、退伍軍人節(1938年)、哥倫布日(1968年)和馬丁.路德.金誕辰日(1983年)。

現在國家檔案館保存的獨立宣言原件,上面有13個殖民地56位代表的名字。它們並不是都在7月4日簽字的,甚至沒有一個類似於上述畫面所有代表齊聚一堂的場面。特朗布爾所畫的,根據的是傑斐遜出使巴黎期間的回憶。在畫面中出現的一共有47個人,而且其中只有42人是大陸會議的代表。在獨立宣言通過之後,不在場的代表最後一個要等到第二年才能夠在原件上簽字。

這份獨立宣言最膾炙人口的詞句當屬其前言開頭所說的:「我們認為下面這些真理是不證自明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並賦予他們若干不可剝奪的權利,其中包括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但是許多人不知道,在當年傑斐遜的初稿當中,他寫的可不是追求「幸福」(Happiness),而是追求「財富」(Property)。富蘭克林認為僅僅追求財富過於狹隘,在他的建議下,傑斐遜才把它改成追求幸福。

還有一個關於獨立宣言的趣事:儘管正式簽署該宣言的56人都是男性,但是在文件上面卻有一位女士的簽名:瑪麗.凱瑟琳.戈達德(Mary Katharine Goddard)。瑪麗是當時著名的愛國女性之一,是當時少有的女性出版商,擔任過郵政局長。國會委託她列印重要的文件副本,她就在這份美國的國寶級文件上面加上了自己的名字。

在今天的人們心目中,當年參加大陸會議和獨立宣言的簽署者,都應該是久經沙場的老將,或者是各個殖民地享有盛名的老資格政治家。其實,他們不少人和我們的年輕讀者一樣,當時只不過才二十來歲。例如大名鼎鼎的漢密爾頓,後來擔任過華盛頓的財政部長,今天10元美鈔上的頭像就是他,在簽署獨立宣言時才22歲。比漢密爾頓名氣還大、起草弗吉尼亞獨立宣言、人稱美國憲法之父的麥迪遜,當時也不過比漢密爾頓大3歲而已。

比他們年紀都小的,還有當時20歲的伯爾,後來與傑斐遜競爭總統寶座失利,在擔任副總統期間與漢密爾頓決鬥導致後者死亡。而最年輕的當屬門羅,在簽署獨立宣言時只有18歲,後來他擔任了美國的第五任總統,任期當中提出了著名的門羅主義。在當時還有一位19歲的年輕人,即法國的拉法耶特,他雖然沒有參加大陸會議和簽署獨立宣言,但是卻在美國的獨立戰爭期間擔任華盛頓的手下大將,還為美國爭取到法國的支援,兩百多年後被授予美國榮譽公民的稱號。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霧谷飛鴻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