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復盤中國幾個行業 發現啤酒領域的問題(圖)

 2019-12-11 07:25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1
    小字

啤酒 燕京啤酒 百威
中國啤酒現在的格局是五個巨頭瓜分市場。(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看中國2019年12月11日訊】2019年又要過去了,年底復盤了一下幾個行業,發現啤酒領域有個好玩的東西。啤酒一般主要關注華潤啤酒和重慶啤酒,青島也會看,其它就不怎麼看了。這次復盤發現,燕京啤酒的市值竟然一度不如珠江啤酒,而且遠遠不如重慶啤酒。

眾所周知,中國啤酒現在的格局是五個巨頭瓜分市場,華潤、青島、百威、燕京,還有嘉士伯,珠江啤酒只能歸為「其它」,重慶啤酒也只是嘉士伯旗下的了一個子公司。燕京啤酒,第四大啤酒巨頭,竟然市值還不如兩個地方性品牌!

如果這樣還不直觀,那直接上銷量,一個燕京差不多是三個多珠江,近四個重慶。

不僅如此,2019年啤酒的股價表現是不俗的,基本都有超過50%的收益,但燕京啤酒年初至今僅漲了11.69%。

把時間再拉長點,2016年下半年開始,啤酒行業經過幾年調整,已經有企穩之勢,幾個主要啤酒公司都有翻倍的收益,但可憐的燕京啤酒股價下跌了20%。

這兩年,A股港股的喝酒行情,不獨白酒,啤酒亦然,然而倘若不幸,端的是燕京這杯,無疑是最苦的。

燕京什麼時候掉的隊?是從7年前的金威啤酒股權爭奪戰中露出怯意開始的。

2012年中國新年前夕,香港的上市公司金威啤酒(曾經的124.HK)公告變賣啤酒資產。

金威啤酒1985年成立於深圳,共有產能170萬噸,在廣東地區擁有5個工廠,廣東省內僅次於珠江和青島,在成都、西安、天津還各有一廠。

很顯然,這個上百萬產能的歸屬權將影響整個華南啤酒市場的競爭格局,這勢必會引來各方勢力的爭奪。

不過當時流傳的是,燕京的大股東北京控股在中國新年前與金威的控股股東粵海談妥,競標只是走過場。

燕京有拿下金威啤酒的理由,燕京的強勢地區是廣西、福建,拿下金威,可以壯大廣東市場,並將三個市場連成一片,同時填補燕京在成都、西安、天津沒有廠的空白。另外,這些年來,燕京始終落後青島100多萬噸。拿下金威,燕京基本可以與青島平起平坐。

然而到了2013年,金威最終以近54億價格花落華潤,燕京金威並沒有走到一起。據說是價格談不攏,燕京只能出到45億人民幣。

在這樣一場戰略性並購上,為什麼燕京退縮了呢?

沒錢是最主要的原因,看2012年上半年年報,燕京的貨幣資金、應收票據、應收賬款、其他應收款分別是24.7億,3440萬、1.244億、9830萬,反映其資金充實程度的項目加起來一共只有27億左右。

因為業績規模擴大,需要流動資金增加,燕京的銀行短期借款高達42億,可見,燕京的融資壓力不小。

當然,以燕京的實力,再加上大股東北控的實力,錢是可以解決的,但燕京還面臨其它的麻煩。

一是福建市場不省心,2003年燕京收購了惠泉,本來意在一統福建市場,但老大惠泉被雪津吊打,不僅翻不了盤,從2010年開始,頹勢已現,有崩盤之勢。二是大本營北京市場不斷有敵入侵,像華潤雪花在天津和北京郊區建廠,青島在北京收購了兩家啤酒企業。

種種因素,最終讓燕京在天價的金威面前露怯了。

2012年,燕京啤酒銷量首現下滑,行業整體下滑是2014年,燕京早了兩年,並且利潤再也沒能恢復過來。

燕京啤酒1980年成立於北京順義區,作為後起之秀,也有過自己的高光時刻。先是吊打北京的老牌企業五星啤酒和北京啤酒,在北京的市場佔有率長年在85%以上,然後又超過青島,1995年坐上國內啤酒的頭把交椅。

走出北京後,燕京又強勢控制了廣西和內蒙兩個市場,市場佔有率一度分別超過85%和75%,同時在湖北和福建也比較強勢。借力廣西,又發展廣東,廣東燕京也曾經是貢獻利潤最大的三大子公司之一。此外,燕京在湖南、四川、浙江、新疆等地也形成了局部優勢,形勢可謂非常不錯。

客觀上來說,北京人來人往,有利於加深對燕京品牌的認知,方便打開其他地方市場。但劣勢也在於此,正因為北京的特殊性,對一個有志於成為全國性的品牌來說,拿下北京市場,戰略意義大於賺錢意義。而啤酒又不同於其他消費品,比如白酒,因為單價低,運輸成本高,消費者保鮮要求高,啤酒銷售有半徑。這也導致了要進入一個地方,就要建廠,進入成本高。所以,如果打算進入,就基本上做好了廝殺的準備。

儘管燕京守住了北京80%以上的市場份額,但戰況恐怕是相當慘烈的。

一般來說,80%以上的市場份額,是貢獻利潤、為其他市場輸血的基地市場。但燕京的北京市場很難說起到了這個作用,真正為燕京輸血的是廣西市場。廣西市場營收不到25%時,淨利潤貢獻就超過了50%,2016年以來,基本成為唯一貢獻利潤的市場了。儘管沒有北京市場的數據,但從廣西的數據反推,北京市場賺錢難,市場份額守住了,但代價慘重。

相比一下,華潤的主要利潤貢獻市場是四川,青島是山東和陝西。這些地方,戰略意義就沒有北京市場大,競爭對手有錢賺才會去,沒錢賺,跑到它們後方騷擾一下,獲得競爭談判籌碼是可以的,但廝殺個你死我活就意思不大。所以他們可以躺賺這些基地市場,利用這裡的利潤和現金流去其他地方攻城掠地。

主觀上面來講,也是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燕京的自身問題了。北京市場縱然守得慘烈,但這從另外一個角度看,也是人才培養的基地市場,但燕京沒有利用得上,反而替燕京輸送人才的是廣西市場。

燕京的自身問題,老生常談,就是許多國企的通病,轉型緩慢,機構臃腫。

舉幾個例子:

燕京的規模已經掉青島一個檔次了,掉華潤更加是幾個檔次了,但員工規模上燕京一點也不遜色。

所以看燕京的人均創收,即使是燕京輝煌的時候,與其他啤酒企業也完全不在一個層次上。還有人均產量(千升/生產員工),燕京低得簡直讓人汗顏。

啤酒這些年的一個趨勢是消費升級,雪花啤酒一直被認為是LOW中的LOW,產品力最差,但就是雪花的噸酒價格也開始吊打燕京了,可見燕京的轉型之慢了。

市場快速發展的時候,這些機制問題會被發展的步伐所掩蓋。但當發展慢下來時,蛋糕做不大了,比拚內功的時候,燕京這些深層次的問題就浮出水面了。

2012年,是中國啤酒放緩的開始,2014年中國啤酒行業正式下滑,與燕京開始掉隊的時間對得上。

今天的幾個國內啤酒巨頭都是國企過來的,顯然拿國企的身份來指責燕京是有失公平的。國企改革的阻力在哪都會有,有些時候,內部改革的阻力大,就要藉助外力來推。

這點請看全球第一的百威英博怎麼來的:

第一步,1989年三個巴西人收購博浪啤酒;

第二步,1999年,博浪啤酒吞併南極洲啤酒,組成美洲飲料公司,控制巴西市場;

第三步,2004年,比利時的英特布魯花收購美洲飲料;

第四步,2008年,英博用520億美元收購美國的百威,形成巨無霸百威英博;

第五部,2016年,百威英博豪擲1080億美元吞下全球老二SABMiller,從此天下啤酒三分佔其一。

看到了沒,全球第一的啤酒企業就是用令人窒息的錢買出來的。試問,有哪個領域有這樣的大手筆收購?

再看中國國內,瀋陽走出的小啤酒廠雪花是怎麼走到國內第一的?還是一連串的買買買,被雪花雪藏的啤酒品牌無數,上面提到的金威,現在基本已經看不到蹤跡了。

由此可見,啤酒領域的王道就是資本。

因為外資啤酒公司擁有強大的資本實力、豐富的產品線以及豐富的運營經驗,所以國內的啤酒巨頭們基本與外資有過聯合,有些甚至已經把自己的命交給了外資,比如重慶啤酒。

燕京原來的五個核心市場,福建已經崩盤了,湖北也基本沒戲,剩下北京、內蒙和廣西。隨著啤酒市場被瓜分完畢,露出怯意的燕京,這些市場豈不會招來虎視眈眈者。

從百威亞太的招股說明書上可以看出,中國的啤酒格局是最差的,當前的格局遠非終局。終極會怎麼演化呢?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責任編輯: 辛荷 来源:格隆匯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