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老童生七十初次應試
清代湖北某一主持學政的人,在某郡主持考試,見到一位滿頭白髮的應試童生,詢問他的年齡,回答說已經有七十歲了。問他曾考了幾次?老童生則回答說是初次上場考試。這位官員很奇怪,就詳細地詢問他,他回答說:「參加考試,就要查考他的真才實學,這就要考生一定循序漸進地刻苦努力,攻夫做到家了,才可以出來問世,這樣才有利於國計民生。如果稍稍涉獵一點,讀幾篇破爛的八股文章,就排著隊前去應試,即使僥倖地得到科第,對於國計民生和學問,又有什麼幫助呢?我只想到此點,廢寢忘食,希望達到這一步而問心無愧。不知不覺已經老了。」
這位官員聽後,點頭笑了,讓他做一篇文章,果然不錯。這位官員仔細想想老童生的做人和做文的態度,十分感動!
(清代張培仁《妙香室叢話》)
二、曹大蔑視矮人,吃大虧
曹大是常城觀子巷人,以販賣南方貨物為生,家資中等。他喜好拳勇,兩手能舉起千斤重量。有一雲遊的僧人路過,聽說了他的名聲,就到曹大賣貨的地方,買核桃,用兩個手指捏碎,說這些核桃都不好。曹大於是拿出核桃一斗多,在上面略微用手一拂摸,那許多核桃,個個都碎了,僧人點頭稱服,就離去了。
城中每到九月,各位商販,都到靈觀廟去祭祀神靈,每一天都演劇。曹大前往觀看,站在臺前,成百上千的人推搡擁擠,他屹然不動,每年都是如此。
有一天,有個小矮人,身高不過三尺,略微有些鬍鬚,臉長得很窄,逕直站在曹大的前面,用後背貼著曹大的腹部。曹大推他,他卻感覺不到,用力推他,他仍然不動。那矮人回頭問曹大說:「你要幹什麼?」曹大蔑視那矮人,矮人就用兩個手指頭,按了曹大的肋骨一下,然後就從人叢中離開了。
一會兒,曹大急忙用手按住肋骨,面如紙灰,嘴已不能說話了。鄰居見到這個情景,急忙把他扶回家。他的左肋都是青黑色,被按的骨頭,條條都斷了,曹大嘔吐了數升鮮血後,死了。矮人也不知去向。
(《妙香室叢話》)
三、道士奇技
江西張真人處的道士,來到筆者(本文原作者張培仁)的家鄉,在廟中戲台上作法,台下觀看的人很多。道士用一陶器燒炭,把炭燒得裡外通紅。他將陶器放在手掌上,繞場轉幾圈,便用衣袍扇拂火炭,木炭的火,馬上就滅,陶器也就馬上冷了,就好像沒燒過炭似的。道士又用手拿著一塊厚二寸多的城磚,向空中用力拋擲過去,正要落到觀賞者的頭上,大家正在驚恐之時,城磚馬上碎落,如同細粉一樣,落到大家頭上。道士問大家:「有什麼感覺?」
大家都說:「頭腦冷靜清涼,沒得懷思想了。」大家都鼓掌致謝!
(《妙香室叢話》)
四、義妾高尚,令人敬仰
張氏,明代南京人。松江(今上海松江)商人楊玉山,到南京販賣貨物時,納她(張氏)作妾。兩個人共同生活了一個月,但好景不長,楊的正妻妒忌,張氏被逐回家。出楊門以後,她閉門隱居,獨自一個人生活,而楊玉山還常與她往來,並且贈給她數以千計的財物。二十多年後,楊玉山獲罪,服勞役,喪盡家中財產。終日抑鬱不快,而致使雙目失明。
張氏知道這些情況以後,不及多想,逕直來到楊玉山家,先拜見了女主人楊妻,而後手捧楊玉山的衣袖,大哭不止。哭罷,拿出先前楊玉山給她的全部財物,包括金銀和珍珠首飾,用來給楊妻的兩個女兒置辦嫁妝,送她們出嫁,還替楊妻兩個兒子,娶了妻子。這些辦完以後,她留下來服侍楊玉山,為他煎湯熬藥。一年以後,楊玉山亡故,張氏仍不肯離去,又留守靈柩,直到服喪結束。她的父母,強令她回家,她沒有從命,為楊守節,一直到死。終生不接見一個外人。
(《妙香室叢話》)
五、王維知樂
唐代著名詩人王維,在盛唐開元、天寳年間,詩名流傳甚廣,他和弟弟王縉,游宦於京都,那些親王駙馬,權豪勢要,都以結交王維為榮,對他們待若上賓,熱情迎候。寧王、薛王,待王維如友。有個人得到一幅奏樂圖,卻不知其名,王維看看圖說:「畫上樂師奏的是霓裳羽衣曲的第三疊第一拍。」
有好事的人請來樂師,按圖上動作演奏,果然絲毫不差。人們更加佩服王維的精鑒。
(宋代紀有功《唐詩紀事》)
六、百姓不知是災年
宋代明道末年,天下鬧蝗災。通州知州吳遵路,趁百姓還未挨餓的時候,便從富人那裡,募集了幾萬貫錢,分別派遣衙役和下級軍官出海,從蘇州、秀州買米回來,使物價沒有提高。他又讓老百姓打柴草,官家收購,用這些錢買官米。到冬天下大雪時,又以原價把柴草賣給老百姓。官方不損傷錢財,老百姓又能得到好處。
他還修建了茅屋一百間,以安置流民。他拿出自己的俸祿,買草墊子、席子、食鹽、蔬菜,每日和飯食,一起分發下去。有病的,給藥治療;願意回去的,準備好船,帶上食品,送還本土。
這一年,各州死了很多人,惟有通州的老百姓安寧,好像不知這年是災年。所以老百姓敬愛他如父母。第二年,范仲淹為淮浙安撫使,上報吳遵路,治災救民的辦法,皇上又把它頒發各州。
熙寧年間,又有人到通州當官。那時,距離吳遵路治理通州,已經超過四十年了,而老百姓還是讚揚、歌詠吳遵路,不停。
(宋代李元綱《厚德錄》)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