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書能陞官發財,與他命中的福德有關。(示意圖/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笨兒老父發愁
清朝時期,京城內一戶劉性人家,家裡有些資產,遺憾的是生了一個笨兒子。兒子叫劉玉書,生來愚笨、記憶力不好,每天只學十個字,背誦一整天都不能上口。到他青少年時期,劉玉書還是智慧未開。
發愁的劉父擔心笨兒子未來無法自立,就花錢為他捐了一個雜職,讓他到部裡候選,希望有朝一日能夠補上出缺的職務,一輩子過日子不成問題。劉玉書轉眼到了成年,雖然還是沒開竅,然而舉止中規中矩,也不會大聲說話,看起來老成持重,有板有眼的樣子。
補上職缺午門謝恩鬧「笑話」
劉玉書候選了二十年,終於補上廣東某巡檢的職務。按禮制,候選官員得到末等品級的職務不用進宮謝恩。以往有過在午門外謝恩的先例,後來也沒人這樣做了。劉玉書長期住在京城,聽說過午門謝恩的事,竟然也記得清清楚楚。
他得到授職的隔天,天下著雨,然而一早曙光未亮,他就穿戴朝服朝冠,畢恭畢敬地在午門外三跪九叩,一絲不苟地行謝恩禮,唯恐不符合朝儀的規範。那時有位親王入值軍機處,乘轎子經過午門,看見雨中有人跪拜,感到詫異,就派僕人去詢問,原來是「新選廣東某司巡檢劉玉書叩謝天恩」。
這位親王進入朝房,剛好遇見了剛進京來晉見皇帝的兩廣總督,頓時剛才雨中跪拜那一幕浮上來了,就對兩廣總督說道:「貴屬下某縣某司劉玉書……」此時,腦中的「笑話」還來不及講出來,忽然太監呼叫,皇上召見,親王馬上打住話頭,匆匆進入內宮。回頭,兩人也沒再見著面了。
親王未出口的「笑話」,對劉玉書竟然是天造地設的轉機。劉玉書到了廣東省城,向兩廣總督報到。總督對他的態度特別和藹。劉玉書進見完畢退出時,總督對他說:「問王爺安好。我出京時來不及見到王爺。」劉玉書只是唯唯諾諾回應,他心裏頭也是渾渾然。
原來,兩廣總督回想起某親王在朝房中特別提到劉玉書,誤以為他是親王的親近之人。就這樣,不到一年,劉玉書忽然奉命兼管稅務局,收入特別好。
不久,總督對他說:「你的職務太小,何不捐資以便陞官?」劉玉書唯唯諾諾就捐了。很快地他被升為知縣,後來,一些肥缺又找上他。不到幾年,捐資連著陞官,他居然升為候補道員。這是個有品級的官,按規定要進京由吏部引導覲見皇帝。總督特地準備土特產及書信,令他帶到京城呈獻給那位親王。
當他晉見皇帝時,恰好某個道員的職務出缺。皇帝詢問親王誰可以勝任?那親王一時想不起其他人,就提出劉玉書的名字。於是候補道員的劉玉書才晉見就被授予正四品的道員實職。(註:道員是巡撫、總督與知府之間的地方長官,清乾隆時,道員一律定為正四品。)
話說劉玉書上京後不知道要給門房禮物,碰了王府門房的釘子,門房讓他在清晨四鼓時分去王府求見。到了那時,恰好親王乘轎要去軍機處入值,劉玉書就在轎前求見,呈上總督的禮物和書信。總督的書函,誇讚劉玉書心地忠厚,才能優秀,已經推薦保舉為候補道員等等的話語,讓親王一頭霧水。多少年前的半句突發的「笑話」,親王自己早已忘了;而總督自以為是地還為了親王「做人情」。不過,「劉玉書」這名字再次敲進親王的腦袋,而這個陞官奇遇,就讓笨才劉玉書碰上了。他的老父縱然聰明,應該也預想不到吧!
陞官發財與德有關
世上有些人陞官發財,是得之於投機迎合,而劉玉書獨獨得之於質樸笨拙,不是很奇蹟嗎?還真的是一個人能否陞官發財,與他的才能無關,而與他命中的福德有關。他福大,縱然質樸笨拙,也能陞官發財;反之,一個人命中德少,縱有天大本領,求一職也難覓。
資料來源:《清朝野史大觀》
責任編輯: 岳爾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