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排毒功能影響身體自癒能力。
身體「毒出能入」的能力只要能正常運作,身體就有自癒能力,因此身體的四大排毒(泄)管道是否暢通,可說是身體自癒能力好壞的關鍵。
身體的4大排毒管道塞住了嗎?
□很容易流汗,稍微一動就會大量冒汗。
□不容易流汗或根本不流汗。
□最近會冒冷汗。
□一天正常的排便次數只有一次,甚至沒有每天排便。
□喜歡吃肉或油炸食物。
□有肝結石或膽結石問題。
解答:上述問題,只要答案出現「YES」,就表示排毒路徑已經阻塞或可能出現問題,必須盡快處理。
假如上述問題中,你的答案出現「YES」,那就代表你身體的排毒路徑可能出現問題,甚至根本已經塞住了,這時要如何改善呢?讓我們針對這四大排毒(泄)路徑一一擊破。
運動可促進發汗,一般正常與健康狀態下的汗是溫熱的,微微的滲出皮膚。
人體排毒管道1:排汗(微血管循環)
改善策略:運動促進發汗排毒
微血管循環位於小動脈與小靜脈末端的微血管網,是血液與周遭組織細胞交換營養與代謝廢物的地方;細胞所代謝的廢物在這裡進入血液(毒素排出),而血液中的營養物質也在此處進入細胞(能量進入),此外如身體多餘的熱量,則是在皮膚的微血管循環處,經由輻射作用直接排出,多餘的水分則會在這裡交換到汗腺管的分泌細胞中,然後經由汗腺排出體外,這就是我們熟知的發汗。簡單來說,汗液是身體排毒的途徑之一,只要觀察發汗狀況或促進發汗,就可以了解微血管循環功能是否良好,並且幫助毒素排出。
除了排毒,發汗同時也是身體的微血管循環功能良好的徵兆,所以日常生活中應多注意自己的發汗狀況。一般正常與健康狀態下的汗是溫熱的,微微的滲出皮膚,只有在氣溫過高、洗三溫暖或運動後,才會因微血管循環運作旺盛而大量排汗。有些排汗狀況則是身體的警訊,例如盜汗、冷汗或自汗(人在清醒狀態下沒有勞動的經常性出汗),是由自律神經或是其他病因所造成的病態出汗,必須特別注意。
多吃蔬果並增加運動量利於排便。
人體排毒管道2:排(宿)便
改善策略:細嚼慢嚥、多吃蔬果並增加運動量,使每天排便2次以上
排便的機制其實代表著整個消化道,從食物分解、消化、吸收到排出的整個過程,是人體最重要的排毒管道。一般而言,食物從消化、吸收到形成糞便的過程,大約需要四到六小時,所以一旦口腔、胃、小腸及大腸,其中一個環節出了錯,排便就會受影響。例如吃東西的速度太快,咀嚼食物的時間太短,造成食物進入胃時的體積太大,就會成為胃的負擔,不僅需要花費多一、兩倍的時間來將食物分解成食糜,還會導致胃酸分泌過多而引發潰瘍等問題。
此外,現代人飲食較油膩,食物中所含的脂肪太多,也會造成小腸的工作量變大,而影響排便速度。當然影響最大的,還是「宿便」問題。正常來說,一天正常的排便次數大約二到五次,如果次數不足,就代表有糞便停留在大腸沒有排除乾淨,日積月累下來,糞便中的水分持續被大腸吸收,就成為又乾又硬、不易排出的宿便,其毒素就這樣逐漸附著在腸壁上,進而造成腸壁受損,甚至於造成身體其他病變與大腸的癌化。
排便是身體排出毒素與黏液最主要的管道,連肝膽中的毒素,也得透過糞便排除,再加上它是我們可以明顯觀察的排毒路徑,所以千萬不可馬虎。一旦發現排便次數不足,就應該立刻調整飲食中的蔬食比例,並增加運動量,否則一旦產生宿便,就會進入宿便越積越多的惡性循環中,不可不慎。
高油、高脂、高蛋白的飲食,易導致膽汁過於濃稠、無法順利排出,最後造成肝膽的發炎與癌化。(以上圖片來源皆為Adobe Stock)
人體排毒管道3:排肝膽中的深層穢物
改善策略:排便順暢,並避免高油、高脂、高蛋白的飲食
肝臟是人體解毒最重要的器官,其毒素大部分會經由膽汁排出,小部分則再次由微循環進入血液中,由血液帶到腎臟排出。其中,膽汁會於十二指腸的位置進入腸道,最後跟著糞便排出體外。然而因現代人的排便功能不佳,再加上高油、高脂、高蛋白的飲食,導致膽汁過於濃稠、無法順利排出,長時間累積在肝臟與膽囊中,最後就會形成結石、膽砂等固態或半固態物質,造成肝膽的發炎與癌化。
因此,肝臟的排毒功能要好,先決條件就是排便功能要正常,才能保持肝臟排毒管道的暢通,同時控制飲食,避免膽汁變得過於濃稠,就能預防穢物累積在肝膽之中。
人體排毒管道4:排淋巴毒
改善策略:正常排汗、排便,避免其他3個排毒管道阻塞
一旦皮下汗腺、大腸與肝膽三個排毒管道阻塞,毒素就會開始累積在淋巴中,進而啟動身體的免疫反應;所以說,正常排汗、排便非常重要,只要身體另外三個主要排毒管道都能保持順暢,毒素就沒有機會累積到淋巴中,自然就不會產生免疫發炎反應,即使偶有狀況,啟動了身體的免疫反應,只要及時將淋巴中的毒素排除,也就不會導致慢性病變發生。
本文由新自然主義出版社授權刊載,摘自《情緒生病,身體當然好不了:黃鼎殷醫師的心靈對話處方》,作者:黃鼎殷,黃麗觀。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