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武漢肺炎 一顆爆炸在2020年的廣島原子彈(圖)

 2020-04-23 14:58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13
    小字

原子彈爆炸後的廣島。
原子彈爆炸後的廣島。(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看中國2020年4月23日訊】1945年8月6日,人類歷史上第一顆用於實戰的原子彈在廣島引爆,日本帝國終於走到了國運崩解的最後時刻。

如果以1868年作為明治維新的起點,日本的這一波發展已經走了70多年。1894年甲午戰爭、1904年日俄戰爭,日本取得了讓世界刮目相看的勝利,在這之後的將近半個世紀裡,日本發動了一次次的對外軍事擴張,並一再取得勝利。

但是,日本帝國信奉的是一種致命的意識形態,在那個還沒有世界警察的年代,各個工業強國在海外擴張是普遍發生的。擴張本身,並不是日本獨有的惡。而日本帝國的大惡,在於它對生命的蔑視和踐踏。

現代化的武器,加上對生命尊嚴的踐踏,導致這罪惡一步步累加到了日本帝國不可揹負的地步。南京大屠殺,30萬平民遇害;菲律賓馬尼拉大屠殺,10萬平民遇害;巴丹死亡行軍,強迫美軍戰俘長途跋涉,不給飲水和食物,虐殺戰俘4萬餘人;還有731部隊反人類的人體實驗;在父島事件中,日軍肢解、烹食5名美國飛行員戰俘等。以上僅是長長罪惡清單中的幾例。

日本文化深受中國文化影響,中華文明中一直明確認為道德和善惡決定著國家和個人的命運,對比現代觀念,這是一種站在更長的時間維度上對政權命運的認識,日本文化中不會沒有這種認識。但是日本在學習西方科學、快速發展的過程中,顯然忘記了這一點,他們更看重某場戰鬥、某次戰役的勝利,成為了短視者。

不僅是日本,號稱要建立千年帝國的納粹德國,同樣也是極端蔑視生命,它所迷信的先進武器和所謂鋼鐵意志,並沒有實現它的美夢,反而短短几年就走入了墳墓。而拖垮和擊敗德國的前蘇聯,儘管一時強大無比,卻也是一個虐殺和蔑視生命的邪惡政權,所以也早已湮沒在歷史煙塵中。

在當權者的洗腦下,當時的日本民間認為日本在進行一場聖戰,在建立大東亞共榮圈,並為此捐錢出人,堅信大日本皇軍將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

廣島原子彈爆炸中,估計有9萬到14萬日本人死亡。這對遇害者們公平嗎?但是要知道,沒有一個個具體人的支持,邪惡政權就無法行惡。而邪惡政權所作的惡,在它被淘汰時,就是會報應到其成員和支持者身上,這是歷史的規律。

今天,從武漢爆發的這場瘟疫,已經蔓延到全世界,截至本文成文時,已經有260萬人感染,超過18萬人死亡。不論是生命的失去,還是財產的損失,都已經超過了廣島原子彈。

2020年發生的這場瘟疫,就像是在武漢爆炸了一顆原子彈。廣島原子彈的爆炸是在一瞬間發生,衝擊波破壞的是一個城市。而此次疫情衝擊波的破壞力則遠達世界各處,雖然花了幾個月的時間,但如果從更廣的時間維度來看,其實也是一瞬間,

並不是美國,而是日本在戰爭中所犯下的反人類罪行,打造出了爆炸在1945年的原子彈。而今天的中共政權,除了在歷次運動中曾造成數千萬國人死亡外,直到今天還在虐殺無辜國民,活摘器官牟利,其反人類罪行比當年的日本帝國有過之而無不及,其所將要招致的嚴重後果,更是難以想像。

在國際社會,當今很多國家明知中共的反人類罪行,但為了一時的經濟利益,選擇視而不見,甚至客觀上起到了幫助壯大中共的作用。所以今天爆炸在大陸中心武漢的這顆「原子彈」,其衝擊波也抵達了全世界。而疫情抵達不同國家的先後順序,也和各國中有多少勢力與中共合流的比例吻合。一個國家裡親中共的部分越大,此次疫情抵達的就越早。

1945年的廣島市民,若是要求生,就要逃離這座城市。2020年,世界上的每一個國家和個人,想要在大瘟疫中平安,就要反省自己是否為了私利,對中共的罪惡視而不見,無形中成了它的幫凶。

在廣島原子彈爆炸後,日本當權者們仍然執迷不悟,拒絕投降。3天後的8月9日,另一顆威力更大的原子彈在長崎爆炸。8月15日,日本終於正式投降。而此次瘟疫,也很可能會有二次、三次爆發,帶來更大的災難。

值得思考的一個問題是,原子彈所釋放的那不可思議的能量來自微觀下,病毒也是來自微觀下,其如何傷害人體細胞的機理至今仍未完全被科學認識清楚。在瘟疫面前,再防範嚴密的政權也是不堪一擊。

現代科學對神秘的微觀世界瞭解還非常有限,但那裡卻對人類社會影響巨大,所以人們不必急於用今天還不成熟的科學來徹底否定中國的傳統智慧。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看中國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