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從聖經故事和共產主義談經濟(圖)

 2020-06-30 10:27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3
    小字

聖經 共產主義 經濟
當代西方經濟運行的基本原理,其實可以在聖經中找到影子。(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看中國2020年6月30日訊】無論如何,貨幣的超發在當今世界是非常普遍的現象。西方國家的經濟指標中有一個重要數值,CPI(消費者物價指數,衡量通貨膨脹的指標),很多要求達到2∼3%。如果達不到,就要刺激經濟去努力達成。而這個通貨膨脹的經濟政策,其實也可以在聖經故事中找到線索。

聖經故事裡的三個僕人

經濟學中,有個重要的宗教背景的名詞叫做「馬太效應」,出自馬太福音中記載的一個故事。故事的大意就是,國王外出前,給了三個僕人一些金幣,讓他們經營。回來後,第一個僕人做生意掙了很多的金幣,國王重賞;第二個僕人做生意掙了少一些金幣,國王小賞;第三個僕人害怕生意損失就把金幣藏了起來然後原封不動交還,國王重罰。由此有一個著名的句子「凡是有的,還要給他,他就充足有餘;凡是沒有的,就算他有什麼也要拿去」。

當今的西方「通貨膨脹」指標,恰恰就與三個僕人的故事吻合。政府與央行,通過CPI指標,保證了每年貨幣都有小幅度的貶值,而與此對應的銀行存款利息,基本可以肯定不會超過CPI。這就造成了一個局面,任何希望靠存錢來致富的「第三個僕人」,都難以致富,反而財富越來越縮水。致富的辦法,就是投資、工作、創業等等。

談到投資,很多人覺得那是高風險的事情,不太喜歡。其實,如果你觀察西方國家的經濟體系,裡面暗含著對投資,也就是「第一個僕人」的鼓勵。例如,在一些國家,如果你投資有了損失,損失可以用來減少需要上繳的稅款,也就是說,稅務局幫你承擔一部分投資損失。這無疑是對努力投資者的一種保障。而銀行的貸款,實際上也是在扮演「國王」的角色為投資人提供幫助,讓「第一個僕人」在事前就獲得做生意或創業的資本。

綜上所述,當代西方經濟運行的基本原理,其實可以在聖經中找到影子。

共產主義

與西方的獎勤罰懶的經濟政策相對應,共產主義,其實並沒有文化上的根據和傳承。相反,共產主義的思想,與綿延數千年的西方文明經濟體系相牴觸。如果用共產主義的思路去寫三個僕人的故事,就是冒著風險努力做生意的前兩個僕人,要把掙來的錢分給最膽小和無能的第三個僕人。

事情的結果不言而喻,人人懶惰。中共執政以後的大鍋飯導致生產力嚴重下降,就是這樣的實例。

中共之所以推動共產主義,是為了暴力奪權。只有這個口號,才可以發動社會底層的人加入暴力革命,為之賣命,為之運動,為之整人。其實,這些加入共產主義的「革命者」,最終又在解放後的各種運動被中共奪去了他們為之賣命奪得的資產。

例如,經過土地改革運動,中國的農民手中不再有土地,土地屬於集體所有,不允許個人自行處置。而實際操作中,可以想像,只要控制了村長和支書,基本上就控制了一個村的集體土體。這就是一個文字遊戲,就如同告訴農民你有錢,但是這錢只能由中共來決定怎麼花。那麼這個共產主義的口號之下所掩蓋的,就是一個獨裁的政治經濟體制。

在共產主義的理念下,中國的經濟愈發衰弱,所以鄧小平提出了改革開放,提出了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但這也只是個臨時措施,因為中共的獨裁和掠奪本性並沒有實質的變化。在養肥了一些私人企業家之後,如今開始再次收割。至於以後怎麼樣,且不說能否逃脫本次天懲,至少我沒有看到一個可持續的經濟發展原理在背後運行。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責任編輯: 辛荷 来源:看中國來稿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