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暈失眠氣血虛 您可以這樣調養(組圖)
久病失於調治,或失血過多,均可導致氣血虧虛和眩暈虛弱勞損。(圖片來源:Adobe Stock)
「初病治氣,久病治血」是中醫治療疾病的一個重要方法。此話出自清代名醫葉天士《臨證指南醫案》一書。這是葉天士根據自己的實踐並總結前人經驗提出來的。
歷史上,唐代御醫用頭頂放血法治療唐高宗的「頭眩不能視症」等,其依據就是久病不癒時,氣血痰濕等已經由經入絡,因此一切內傷疾病或臟腑久病均可取絡穴治療。
《黃帝內經》曰:經中主要行衛氣,絡中主要行營血,氣病多在經,血病多在絡。也就充分說明了初病時治病要從氣著手,久則病邪由氣到血再到整個脈絡,治病則從血治。這個理論在《中醫各家學說》一書中也闡述得非常清楚。「久病入絡」的「絡」是指血絡,按現代醫學所表述的是,一些慢性病由於遷延日久,病邪深入人體,使血絡受病。「初病濕熱在經,久則淤熱入血」、「其初在經在氣,其久在絡在血」。這是指隨著病情的進展,病邪由淺入深,由輕到重的病理變化。
血虛包括心血虛與肝血虛,主要表現為面色萎黃、指甲蒼白、頭暈目眩、心悸失眠等。常用的方劑有四物湯(熟地、當歸、白芍、川芎)、當歸補血湯(黃芪、當歸)、歸脾湯(白朮、茯苓、黃芪、龍眼肉、酸棗仁、黨參、木香、灸甘草、當歸、遠志)等。
中醫食療調養氣血兩虛方
人參10克、大棗5枚。人參切片備用,大棗洗淨備用。人參放入砂鍋中,加清水浸泡半天,加大棗,煮約1小時即成。
本方出自《十藥神書》,原方用於「止血後此藥補之」,為大補氣血的代表方。日久調攝不當,久病失於調治,或失血過多,均可導致氣血嚴重虧虛和虛弱勞損,法宜大補氣血。方中以人參為主,大補元氣。以大棗為輔佐,補氣養血。人參與大棗配伍,並可益氣生血,合用而成大補氣血之方。適用於氣血虧虛,虛弱勞損。由於本方補益之力較強,對實症、熱症者不宜食用。
紅棗木耳湯
材料:紅棗30枚,黑木耳25克。
做法:將黑木耳撕成小朵狀,放入沙鍋,加水適量,大火煮沸,改用小火燉煮30分鐘,待黑木耳熟爛時,放入紅棗和紅糖,煨煮至沸,紅糖完全溶化即成。
功效:此湯有補血養血之效,主治血虛型貧血,面色蒼白或微黃,口唇、指甲淡白,體虛無力,心悸失眠,頭暈目眩。
注意多吃補血食物
平時應該多吃富含優質蛋白質、微量元素(鐵等)、葉酸和維生素B12的營養食物,如紅棗、蓮子、山藥、核桃、山楂、豬肝、雞蛋、菠菜、胡蘿蔔、黑木耳、黑芝麻、蝦仁、紅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