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來人們一提秦始皇就會馬上聯想到「焚書坑儒」,並以此來判定,認為他是個暴君。但是實際上是怎麼回事呢?(繪圖:Winnie Wang/看中國)
焚書坑儒,幾乎成了秦始皇的別名了。歷來人們一提秦始皇就會馬上聯想到「焚書坑儒」,並以此來判定,認為他是個暴君。但是實際上是怎麼回事呢?現代的許多歷史學家也已經開始正視這件歷史公案。所謂的焚書和坑儒,人們往往以為是同時發生的。其實不是一回事。是發生在不同時間不同背景的兩件事。
首先說說「焚書」是怎麼回事。我們前邊講過,秦始皇初併天下,廢分封,設郡縣,是有很大阻力的。以丞相王綰,博士淳于越為首的眾大臣,都主張復古,走分封的老路。也就是建立諸侯國。但是在廷尉李斯的反對下,秦始皇確定實行郡縣制度。八年之後,也就是公元前二一二年,適逢秦始皇生日,始皇在咸陽宮大宴群臣。在宴席上,當朝的七十位博士上前獻酒並頌祝壽辭。
博士,是個什麼官職呢?據史書記載,博士是秦朝的官員,是些博學之士,每年俸祿可到六百石。主要負責教育皇家子弟,同時國家大事有了疑難問題,要對皇帝提供建議,答疑等應對。他們可以參加國家大政的商討會議。有很高的地位。
在這次酒宴上,分管教育的博士周青臣,致辭稱頌秦始皇。他說過去秦國疆土「不過千里」,但由於秦始皇「平定海內,放逐蠻夷」,現在又不立諸侯而改為設置郡縣,使得「人人自安樂,無戰爭之患」,因此「自上古不及陛下之德」。就是說原先的三皇五帝也不如秦始皇。秦始皇當然很高興。但當時博士中的頭領人物,也是始皇長子扶蘇的老師——淳于越站出來,直接指斥說周青臣是阿諛奉承,並再次說還是分封制好,還是建議始皇分封諸皇子及功臣為諸侯。他認為如果不按照古人的方式去做,天下就不能長久。
當時是始皇帝的生日慶典,淳于越竟然公開厚古薄今,否定業已成型的郡縣制,反對皇上,淳于越的膽子可夠大的了。但同時,這也讓我們從一個側面看到了當時秦朝的政治氣氛,大臣們可以各抒己見,討論是非,而且沒有秋後算賬。淳于越說完之後,當即廷尉李斯就站出來,對他予以駁斥。雙方當場就開始了辯論。而秦始皇當時又是怎麼處理的呢?《史記》記載的是:「始皇下其議」,就是讓所有的臣下再討論討論,以便最後決策。我們大家不妨都設想一下,如果在自己的生日宴會上,出現了這樣的局面,有人當面指斥你,你感覺怎樣?體會一下秦始皇的心態,世上可有這樣的暴君嗎?別說遠了,就是當今中國,有哪個當官的做得到呢?
李斯說:周天子分封自己的兒子等為諸侯,本意是親族之間可以和平共處,互相幫持。但卻與之相反,沒過多久,諸侯國之間就互相之間開始征戰,如同仇敵一樣,周天子根本就控制不了,天子如同虛設。各諸侯國之間爭田奪地,戰爭不斷,天下不安,百姓不堪其苦。
郡縣制,可以避免使皇帝架空、諸侯各自為政、天下戰亂不斷的局面。否則,剛剛平定統一的天下,就會又回到封建割據,戰亂不斷的局面,那難道不正是與皇帝的初衷相反嗎?那還統一天下幹什麼?
皇帝經過廷議,認定李斯講的有道理。自己本來就是為了天下太平,人民不再受戰亂之苦而統一六國的,怎麼能自毀前功,再開戰端呢?李斯建議,對於諸位皇子國戚,封給他們田地,享受國家賦稅,富而不貴,即可。換句話說就是,只給他們富貴,不給他們官當,不讓他們世襲參政掌握軍政大權。秦始皇經過考慮,採納了李斯的建議,說:「朕是為了天下而打天下。我打天下不是為了自己的兒子,不是為了我一家。」
此事幾天之後,李斯又給秦始皇上書「焚書令」,提出「焚書」奏請。
李斯在書中歷數淳于越等為首的一些人,食古不化、攻擊新制的行為。說「人聞令下,則各以其學議之,入則心非,出則巷議,誇主以為名,異取以為高,率群下以造謗。如此弗禁,則主勢降乎上,黨與成乎下。禁之便。」就是說,每當皇帝下個詔令,這些人就用自己所謂的學說,根據自己的理解,按照自己的利益去評論,街頭巷議,惑亂人心。說「從前諸侯並起紛爭,才大量招攬遊說之士。現在天下平定,法令出自陛下一人,百姓在家就應該致力於農工生產,讀書人就應該學習法令刑禁」。請求始皇下令禁止私人辦學,並讓史官把不是秦國的典籍,除醫藥、占卜、種植之類的書之外,全部焚毀。
秦始皇考慮到當時的情況,他知道,人們多年來受這類的書籍影響太深了,而且又都是根據自己的一孔之見去理解,根據自己的眼前利益去解讀,根本就不考慮天下大義及自己的真正長遠利益。為了自己所理解,所認為的東西,甚至一些虛名而不顧性命。這樣的情況下,焚書以求得解除異端,維護天下局勢,是必須的。於是他同意了李斯的建議。
對於李斯的上書,秦始皇的批示是「制曰:可。」而不是「詔曰:可。」別小看這點小小的區別,裡面可是大有文章。按照秦朝的禮制,通常來說,皇帝寫明「制曰」,那就表明這個聖旨只為宣示百官之用,並不下達於普通百姓,也就是小範圍的;而「詔曰」則是要詔告天下。所以始皇的這個批示,其實既肯定了李斯的建議,但也暗示了焚書的範圍和程度。
在當時那個歷史情況下,秦初尚屬亂世,六國餘孽仍在,而且人心日下,道德不再,非常之時需有非常之法。必須有一個快刀斬亂麻的手段。
而且當時是官方,也就是博士官署把所有的書籍都保留了一套。所焚的書也只是「詩、書、諸子」等。「秦紀、醫藥、卜巫、農家經典、種樹」等書不在焚毀之列。淳于越本人及其同僚也沒有受到任何處罰。
這就是歷史上所說的焚書。
宋代朱熹也說:秦焚書也只是教天下焚之,他朝廷依舊留得;如說「非秦記及博士所掌者,盡焚之」,則六經之類,他依舊留得,但天下人無有。若想查詢、研學,政府及博士手中都留有完整檔存。這就是「焚書」始末。
有高人說:中華舞臺乃一朝天子,一朝文化,一朝眾生。秦始皇建立大秦皇朝,改天換地,必然帶來全新文化。
也有人說,統一思想,關鍵是用什麼來統一,用敬天信神,天人合一,以天下為重的思想去統一,就沒有錯。
這就是秦始皇焚書的真相。
主要參考文獻:
李開元《秦謎:秦始皇的祕密》
李開元《秦崩:從秦始皇到劉邦》
(待續)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