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不貪三更色,不戀一更食」,第三句10人9不知。(圖片來源:Adobestock)
中華傳統文化源遠流長數千年,這之中古人留下的諸多智慧除了詩詞歌賦外,還有很多耳熟能詳的俗語在民間流傳,也是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無形財富。若能了解更多的俗語,那麼更能感受到古人智慧的博大精深,也能更體會人生的美好。
今天小編要來跟大家介紹的俗話是「不貪三更色,不戀一更食」,不知道這句俗語你是否有聽過?又是否能了解其中的深意?
●不貪三更色
古代對於時間的計算方式,和現代有很大的不同,雖然本質上一天還是24小時,但是古代的中國人是以一天12個時辰,一個時辰2小時來進行計算的。而我們常說的半夜三更中的「三更天」,指的是夜晚11點至次日凌晨的1點這短短2個小時。
其實在中醫的講法中,這2個小時也是人體很最重要的兩個小時,屬於一種陰陽交替交通和合的狀態,在古代的養生觀念中也是至關重要的。
其中「不貪三更色」,其實指的是不要熬夜貪圖夫妻之事,或是其它娛樂,也就是應該要早點休息。否則不但會影響睡眠,加上隔天通常很早就要起床工作,那精神可能也不會太好,沒有力氣幹活。
所以這句話的意思是在晚上11點之前就要就寢休息,才能給自己的五臟六腑一個自我調理的時間,而且這時段在中醫來看,還是肝經排毒的時間。若因故熬夜晚睡,那麼日積月累下,自然會對身體造成不可逆轉的傷害。
當然在古代因為也沒有甚麼活動,所以晚上11點前睡覺是很正常的事情,加上沒有現在的電燈等設備,所以我們晚上能打發時間的娛樂,在古代幾乎是不存在的,自然也就遵循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規律。
當然這對於古人來說很容易做到,但是對於今天的許多人而言,要想在晚上11點前就寢,就則成為很大的難題。
●不戀一更食
第二句的「不戀一更食」中的一更,指的就是晚上的7~9點,後來因為生活條件較為寬鬆,就變成了一日三餐。
而這句話中的「一更」,強調的就是過了晚上7點之後,就不應該進食了。這也是從中醫的角度來看的,畢竟人的五臟六腑也有自己的工作時間,若在夜間吃太多的東西,容易增加胃部還有消化系統的工作負擔,時間一久,就成了體內難以消化的脂肪、膽固醇等,導致人肥胖之外,也容易引起各式各樣的疾病。
●不動五更氣
其實除了前面二句話外,還有第三句話:不動五更氣。
古人有句話「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在過去的農村,「五更」是指凌晨3~5點之間時,這時候正是心經活躍的時間,也是天快亮的時間,公雞都開始啼叫,人們也開始起床幹活了。
而現代西醫也發現,很多心臟病患者,都是在這個時間段發病去世的。在一些老中醫的眼中,這些人中,有不少比例並不是病死的,而是「氣死的」。
畢竟如果一大早剛起床就生氣,不僅會傷害到自己的心經,也會影響胃口。若因為生氣胃口不好,飯沒吃幾口就出門幹活的話,結果不僅對心臟不好,也會影響人體的整個運作,當然身體當然也就越來越虛弱了。
所以古人說「氣大傷身」,的確是有其理由。若能在「五更」起床後,輕鬆的活動活動筋骨,然後帶著愉快的心情開始新的一天,才是最好的。
不知對於這句俗語,你是否也有自己的理解體會?也歡迎在底下留言,與讀者分享。
責任編輯: 察方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