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中韓兩版韓戰歷史 韓國人較真 誰先動手?(圖)

 2020-10-28 17:03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2
    小字

韓戰(朝鮮戰爭)
韓戰(朝鮮戰爭)(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維基百科)

【看中國2020年10月28日訊】在美中關係不斷惡化之際,北京當局高調紀念所謂的「抗美援朝70週年」。習近平更是在紀念大會上發表強硬講話,稱韓戰(朝鮮戰爭)是美帝國主義侵略並強加的戰爭。北京當局更是推出以「抗美援朝」為主旋律的意識形態反美的國產宣傳片《金剛川》。這被外界認為是在美中關係愈發緊張的背景下,中共當局加強國內洗腦宣傳、煽動民族主義情緒以及反美情緒。美國韓國之後也對韓戰歷史進行了表述,以正視聽。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歐塔加斯(Morgan Ortagus)於美東時間24日在推特發文指出韓戰真相:1950年6月25日,朝鮮在毛澤東的支持下侵略了韓國,當自由國家進行反擊時,中國共產黨更派出數十萬的部隊穿越鴨綠江,因此爆發韓戰。

針對習近平稱韓戰是美帝國主義侵略一事,韓國外長康京和26日回應稱,聯合國安全理事會過去決議中已明示,韓戰是因朝鮮南侵引發,這是無法否認的歷史事實,也為國際社會所熟知。中韓雙方對韓戰(朝鮮戰爭)的不同表述,引發熱議。

北京指韓戰(朝鮮戰爭)是美帝國主義侵略的這一說法,也引起了韓國民眾的抵制和不滿。

據《法廣》27日報導指,有韓國民眾在總統府青瓦臺國民請願問政平台上發起連署,要求限制在微博上轉發符合北京版本的「紀念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週年」內容的幾個中國籍藝人。

另據《韓聯社》27日報導指,中共共青團25日晚間在微博官方賬號以問答方式發文,題目是「朝鮮(北朝鮮)戰爭是朝鮮侵略韓國(韓國)嗎?」文中說答案是「不」,並稱南北朝鮮當時皆宣稱對整個朝鮮半島擁有主權,韓戰是「一個國家的內戰」。記者還在中國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詢問發言人汪文斌,是否同意共青團「韓戰並非南侵」的主張,汪文斌並未直接回答,但表示「韓戰本來就是在朝鮮半島南北雙方之間發生的,屬於內戰」。

中共官媒三年前承認韓戰是朝鮮發動 習近平為何不認?

1950年6月,韓戰(朝鮮戰爭)爆發。中共一貫將朝鮮戰爭描繪成中國人民志願軍同朝鮮人民軍,一起打敗了美帝國主義侵略軍,並最終贏得勝利的戰爭。但真實的歷史是,朝鮮戰爭根本不是「美帝國主義發動的」,而是金正恩的爺爺金日成精心策劃的。朝鮮戰爭不是中朝人民的「反侵略戰爭」,而是在斯大林指揮下,北京全面參與的金日成發動的侵略戰爭。

當年以美國為主的聯合國軍出兵支持韓國李承晚政權,擊退朝鮮侵略軍。中國同年10月出兵,先後派遣超過一百萬志願軍參戰,支援朝鮮金日成政權,據中國官方統計,最終導致近20萬名志願軍戰死他鄉,數萬人被俘虜,付出慘重代價。

習近平在講話中,不但沒有反思這場戰爭,卻歌頌志願軍贏得了「偉大勝利」。對此,政治評論人士吳強說:「不斷的像吹口哨那樣喚醒人們的反美主義,強化中國的民族主義,排外,一種對抗性。把中國未來可能在戰爭邊緣無限擴大,這是這個講話非常危險的地方。」

值得注意的是,中共《人民日報》公眾號「俠客島」2017年5月5日曾罕見發文,公開指出朝鮮戰爭是朝鮮發動的。

文章說,朝鮮前領導人金日成「任性妄動」發動韓戰,中國捲入其中,付出了幾十萬人的生命,引發了中美長達20年的對抗,中國承擔了最大的成本。資深評論人劉銳紹對《蘋果日報》表示,這表明中共自己也在後悔朝鮮這場戰爭不該打。

然而,三年前北京尚能反思朝鮮戰爭的由來,如今卻又聲稱「抗美援朝」取得「勝利」,這種異常轉變令人匪夷所思。

對此,法廣評論說,習近平現在高調宣揚「抗美援朝」,其實是為身陷困境的中共政權,進行精神上「解圍」。

另外,習近平在講話中還提到,中共志願軍在朝鮮戰場上是以「血肉長城」對抗美軍,還說「中國人民惹不得」。劉銳紹認為,習的潛台詞就是「不惜代價」,在美中對抗中要讓中國人民再做一次炮灰。

中國異議人士王愛忠說,關於朝鮮戰爭的歷史資料已足夠完善,當年中國誌願軍在朝鮮與聯合國部隊作戰。大量事實證明朝鮮戰爭是因金日成向韓國發起進攻所導致:「戰爭的結果中國也是輸得很慘,最終韓國和美國打回原來的分界線。終止了這場戰爭。志願軍包括中國人民為這場戰爭付出的代價都可以用慘敗來形容。根本談不上什麼偉大的勝利。這顯然不符合實際的。所謂中國人民惹不起,這種說法也是很荒謬的。」

責任編輯: 楊帆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