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瑞典,一名女子站在一塊寫有「保持安全社交距離」的牌子旁邊。(圖片來源:STINA STJERNKVIST/TT News Agency/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0年11月2日訊】歐洲部分地區因為疫情再次陷入封鎖,很多人都在想:為什麼有些地方被關閉,而有些地方仍然開放?封鎖對控制疫情是否起到關鍵性作用?根據《明鏡週刊》調查,超過62%的德國人認為有必要採取封鎖措施,但是社會上仍有許多群體認為沒有必要。有人整理了目前對於中共病毒感染熱點的相關資訊,發現人們感染病毒的場所出乎大家的意外。
《德國之聲》報導,根據羅伯特.科赫研究所(Robert Koch Institute)(截至10月27日),私人家庭是最常見的感染場所,同樣常見且正在增長的感染區域是養老院和療養院,其次是工作場所,而休閑區域的感染率要少得多。不過但是休閑場所正受到聯邦和州政府封鎖措施的嚴重影響。
報導還提到,很明顯的,在公共交通工具上被感染的風險更小,但這也可能是因為公共汽車和火車上的乘客人數急劇下降。大部分感染區域也發生在羅伯特.科赫研究所(RKI)沒有更詳細定義的地方,這些區域被歸類在「其他」。
感染地點與第一波疫情相同嗎?
答案是不,兩者之間存在顯著差異。德國發生第一波高峰期時,與私人家庭相比,養老院和療養院有更高的感染率。醫療部門,尤其是醫院以及難民收容所當時是比現在更常見的感染場所。
學校和幼兒園在春季高峰期中並不是主要感染場所,因為當時它們被全面關閉,與這次保持開放的封鎖措施不同。值得注意的是,工作場所在春季高峰期是次要感染地點,但現在卻有更多的感染率。6月份工作場所感染急劇上升,主要是由於屠宰場和季節性工人的群體感染。
與第一波高峰期相比,德國的感染率有所改變,這與當局改變措施也有關,然而唯有等待更多德國當前感染人數的數據,其他原因才會變得更加明確。
學校和幼兒園保持開放 合理嗎?
儘管公共場所大量停業,德國和法國政府仍決定保持學校和幼兒園開放,這是因為教育對社會具有特殊重要性。
如果單看數字,這個決定似乎是可以理解的。即使學校和幼兒園在感染過程中有一定作用,也相對較小。
根據RKI的數據,教育場所僅爆發了幾次。在其他國家或地區也是如此:在愛爾蘭,學校的病毒爆發率不到7%,在西班牙則是6%。這也是因為年輕人受病毒的感染要比老年人少:8月份歐洲感染者中18歲以下的人口比例不到5%。
數據的可信度有多少?
可惜的是,羅伯特.科赫研究所的數據目前意義有限。研究所的統計數據僅記錄造成多人感染的爆發事件,也就是記錄兩個及兩個以上感染者的病例。羅伯特.科赫研究所承認:「報告中COVID-19病例總數隻有大約四分之一追蹤到傳染源。」
當德國之聲問到德國剩餘的75%中共病毒(又稱新冠狀病毒,COVID-19)感染時,羅伯特.科赫研究所表示:"我們實際上沒有更多數據了。「歐洲疾病預防控制中心(ECDC)也無法提供德國之聲有關感染地點的數據。
因此,德國四分之三的感染發生地點沒有被統計。一方面是因為難以將單個病例歸類於特定感染地點,因為某些人在出現症狀之前會保持無症狀幾天,這樣就很難進行追蹤。
另一方面,不完整的數據也很難準確應對疫情,而且這種情況不只發生在德國。不過,至少其他國家的數據也顯示出類似趨勢。韓國的研究也發現,私人家庭是感染的中心,感染新冠的可能性是其他親密接觸者的六倍。一項中國研究表明,私人家庭中的感染比例為69%。
責任編輯: 江海洋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