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馬雲落馬中國巨型民企人人自危(圖)

 2021-01-12 09:01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2
    小字

馬雲落馬中國巨型民企人人自危
中國無法容忍「大到不能倒的企業」。(圖片來源:Pixabay)

【看中國2021年1月12日訊】中國最大金融科技集團螞蟻集團在上市36小時前,突然遭中國政府喊停,震驚市場,創辦人馬雲一夕之間從「馬爸爸」成了過街老鼠。不只螞蟻,包括騰訊、美團也接連中招,中國近來反壟斷動作頻頻,尤其鎖定大型科技企業,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中國對於「大到不能倒」的企業容忍程度低並不是新鮮事,過去包括從萬達、安邦到海航,無論政治關係打點得再好,中國企業長到太大必被打壓,根本已經是難以逃脫的宿命。而這似乎也在暗示,在中國,太有錢或太過高調,絕對沒有好下場。

2020年11月,螞蟻集團在IPO前36小時遭中共政府喊卡,令市場傻眼,引發阿里巴巴股價重挫。更讓人不安的是,這還不是單一事件,中國政府是認真舉起反壟斷大刀,12月中國颳起了「反壟斷風暴」。

阿里巴巴、騰訊、順豐吃反壟斷罰單

12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首次明確提出「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3天後,市場監管總局對阿里巴巴、騰訊、順豐開出3張反壟斷罰單;中國央行金融穩定局長孫天琦、中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也陸續公開批評網路平臺的非法金融活動,及信貸產品誘導過度消費。

接著,反壟斷行動延伸至消費領域,12月24日這天,中國反壟斷風暴來到最高峰,市場監管總局宣布,阿里巴巴因涉嫌壟斷行為,將立案調查;在半個月來連續被針對的利空衝擊之下,阿里巴巴在港股市值一度蒸發超過8300億港元,在美股則大跌13.3%。

沒想到事情還沒完,12月29日中國外賣平臺美團也面臨反壟斷訴訟。31日中國再以產品定價不當為由,對3大電商平臺運營商阿里巴巴、京東和唯品會,分別罰款50萬人民幣。消息一出,中國網路巨頭無不膽顫心驚,害怕自己就是下一個。

近幾個月來,中國持續加大對科企的審查力道,試圖整頓不受控制的企業,但這些企業哪一間不是在中國政府扶植放任和扶植下成長,如今卻一間間被殲滅,這些企業到底做錯了什麼?

民營企業坐大威脅到中國政權

可以看出,中國對待大型企業的態度正在轉變,長得太大的民企踩到中共哪些痛處,其實可以分幾個面向來看。首先,規模太大讓中國政府感到威脅。一開始中國網路企業的規模很小,長期以來,中共也只有針對內容進行審查,其他方面則放牛吃草,而且沒有任何國企參與。

但當這些科企開始深入人們的生活,控制更多中國人的個資時,中共無法不出手控管。儘管這些科企再乖,也表現出配合的態度,協助國家追蹤人民,但對中共來說,規模、影響力太大,也都會被視為威脅。

第2,壟斷行徑對中國經濟造成負面影響。專家指出,這些大型科企會被監管注意到,主要是因為平臺經濟逐漸坐大,形成排擠效應,當這些科企開始欺負規模較少的對手、扼殺了創新、損害市場競爭秩序,對整體經濟的負面影響,恐怕已經超過正面影響。

第3,讓人民感到相對剝奪。紐約時報近來1篇文章分析中國為何對馬雲開戰,就提到儘管中國富了起來,但貧富差距仍大,人們長期對富人不滿,對馬雲的仇富情結更深。中共則樂於利用這種心理,因為比起其他的價值,習近平更看重的是的奴性和忠誠,同時他也在暗示,商人應以清末實業家張謇為榜樣,把國家利益置於商業利益之上。

螞蟻拿銀行錢放貸風險全轉嫁給銀行

最後是對金融體系造成過大的風險。螞蟻集團透過旗下支付應用支付寶掌握的數據,向消費者及企業發放小額貸款,然而螞蟻只提供一小部分的資金,貸款的大部分資金都來自銀行,由銀行承擔信用風險。

2018年安邦、海航和萬達接連被打壓或接管,其中一項原因就和金融風險有關。當年這些中企大舉海外擴張,但併購的速度太快,中國當局不得不出手限制海外投資;學者指出,中國政府不願意看到國有銀行因為這些海外投資而陷入危險,也不希望這些海外投資脫離政府的掌控。

習近平親自喊停螞蟻IPO

外界或許一頭霧水,看不懂中共為什麼要先養大這些科企再來宰殺?諮詢公司博達克董事長克拉克(Duncan Clark)指出,中國需要科技巨頭來帶動民間消費,但不想從根本上降低科技上的創新能力;另一方面,中國政府也能藉由施壓,讓科技巨頭公開道歉,顯示出中共才是商場上最大的玩家。

在這波反壟斷的浪潮下,阿里巴巴、螞蟻的衝擊最大,尤其螞蟻已經挑戰到中國國企在銀行、金融等領域的主導地位;另外,馬雲和中國監管觀念分歧、關係緊張,且一直以敢言和挑戰當局著稱,他甚至說過,「如果因為支付寶要坐牢,那就是我去。」

2020年10月馬雲一番談話,抨擊中國監管機構扼殺創新,更讓這種緊張關係雪上加霜,此舉等同引火上身,習近平親自喊停螞蟻的IPO。《華爾街日報》報導,消息來源指出,在此之前習很少關注螞蟻的IPO計畫,馬雲等於是自己招致這樣的結果。近日中國監管機構要求螞蟻集團回歸支付服務,同時獲利豐厚的投資、貸款業務將進一步受限。

「社區團購」嚴重衝擊中國底層經濟

2020年又發生1件事,加速中國反壟斷的腳步。武漢肺炎疫情爆發後,中國零售產業意外浮出「社區團購」這個新的商業模式。消費者在疫情下,已經習慣透過APP在線上購買生鮮食品、生活用品等,社區團購透過「團長」向熟客、社區居民推薦生鮮商品,消費者在APP下單,隔天可在選定的地點取貨,團長則可抽佣金。

於是2020下半年,包括阿里巴巴、騰訊、京東、美團、拼多多、滴滴等,中國網路巨頭挾雄厚資本進軍社區團購,用瘋狂補貼的方式砸重金開疆拓土,屢傳出有低價傾銷、哄抬價格等問題。目前中國規模最大的3大平臺是興盛優選、十薈團、同城生活,京東上月宣布投資興盛優選,十薈團背後則是有阿里巴巴投資。

透過「燒錢」搶地盤並不新鮮,在網路平臺的商業競爭中反覆上演,但是在疫情衝擊下,中國經濟已經受傷不輕,尤其是菜販、社區的小型店家受創最嚴重,而這次社區團購的補貼大戰,又再度傷害了這些弱勢群體,因此掀起輿論批評。由於這種低價競爭的方式破壞市場秩序,有上游供應商也以此為由,拒絕供貨給社區團購平臺。

對此,中國官媒《人民日報》發文批評,中國網路巨頭掌握大量數據、先進演演算法,應該在科技創新上有更多擔當、有更多追求、更多作為;輿論也認為,網路巨頭沒有把錢投到真正的研究,反而透過壟斷地位、補貼拿下市場地位後,再提高價格獲利。

阿里巴巴與騰訊壟斷中國市場

《BBC中文網》指出,早期阿里巴巴毫無疑問是創新者,推出許多破壞式創新,然而現已逐漸轉向壟斷者的角色;近10年來,無論在影音、電商、叫車或外送,2個帝國逐漸浮現,在中國,排名前30的APP中,超過20個都來自阿里巴巴或騰訊。

中國反壟斷或許是必然的結果,一直有人批評,阿里巴巴已經從創新者逐漸變成壟斷者。中國新進市場的創業者幾乎已經沒有發展的空間,想創業只剩下2種選擇,要不是接受阿里巴巴或騰訊的投資被收編,不然就是等待阿里巴巴和騰訊擁鉅資入場和自己展開競爭。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責任編輯: 唐風 来源:自由時報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