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9日,中國第四大航空集團、資產高達萬億的海航集團正式破產重整(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1年2月3日訊】2021年1月29日,海航集團收到海南省高級人民法院發出的《通知書》,主要內容為:相關債權人因我集團不能清償到期債務,申請法院對海航集團破產重整。看來,和方正、華晨等很多巨頭一樣,壓垮海航的最終還是債務。這意味著中國第四大航空集團,資產高達萬億的海航集團正式迎來破產重整。海航集團在掙扎「自救」兩三年後,徹底繳械投降了。
我們先來看一下海航集團破產重組的情況。1月29日,海航集團官網和官微以及相關上市公司齊發公告,宣告海航集團走向破產重整的「重生」之路。海航集團表示,將依法配合法院進行司法審查,積極推進債務處置工作,支持法院依法保護債權人合法權益,確保企業生產經營順利進行。
大家注意,我們這裡說的所謂破產重整,是指當企業資不抵債時,管理層可以向法院申請破產重整。一旦申請獲得批准,則債權人就不能向破產企業催逼債務。法律允許由同一個企業的管理層向債權人提出一個重整方案,延期歸還債務,停止發放股息,暫停支付債務本錢,只支付利息,削減無擔保的債權。說白了基本就是三條路,債轉股,減少債務以及延遲支付債務利息,或者無限期延遲支付利息。基本上相當於賴賬不還了。
其實海航的破產早就有端倪了。去年海航的網際網路金融公司就多次出現過無法及時兌付的情況,海航的多隻債券也出現了違約,而且不止一次,可以看出海航的現金流已經出了問題。
而進入2021年1月以來,海航集團走向破產重整端倪更加明顯。1月22日,海航集團發布了題為《航集團風險處置進展順利,即將進入關鍵時期》公告,顧剛辭去海航集團董事及執行董事長職務,任清華辭去海航集團董事及聯席首席執行官職務。這都是海航兩個重量級的人物。
這是2020年2月29日,海南省海航集團聯合工作組入駐海航近一年來,首次正式對外發布公告。這次海南省接管海航,其實就是在替債務纏身的海航來兜底。
來一組數據對比一下:2019年海南省一般財政收入才814億元,支出1859億,本身赤字1000億元。海航債務有7000多億,是海南財政收入的近9倍多,是海南一省赤字的7倍,最大的赤字省河南也才6000億,而2019年中央財政盈餘才5萬億,也就是說中央必須拿出七分之一的錢去救海航!海航的債務,為什麼要由國家財政來兜底?大家想過這個問題沒有?
從當初將國有資產私有化,海航依靠債務瘋狂擴張,到如今天量的債務後,甩手給海南省政府,讓政府接盤7000億的債務,本質是由全體納稅人承擔爛債。
而現在看來,海南省政府也沒有兜住,而且也兜不起。回過頭來看,海南政府空降兩名官員到海航,就是為了做好海航的破產工作的。確實很諷刺,當初的保密工作做得很好。
1月26日,中共海航集團有限公司第二次代表大會在海口召開,顧剛當選新一屆海航集團黨委書記。1月29日,海航集團官宣,相關債權人向法院申請海航集團破產重整。這意味著,工作組進駐近一年,海航集團正式被人為引爆。
我們來看看海航集團天量的負債。海航集團何以步入今天重整的地步?原因在於:前期盲目的「買買買」大擴張陷入債務危機,加之新冠肺炎疫情衝擊,航空業主業受到巨大影響,盈利能力雪上加霜,導致「自救」無果。
2017年末,海航集團爆發流動性風險以來,在各方支持下,海航集團積極開展「自救」,但未能徹底化解風險。
前幾年海航瘋狂擴張,在全球買買買,但是買多了消化不了,而且很多資產質量也有問題,導致負債沈重,海航這些年被流動性問題困擾。這幾年海航一直在全球虧本拋售資產自救,可以說在全球也是出盡洋相。海航創始人陳峰小學畢業水平,也登上哈佛講座,演講內容是玄學,更是出盡洋相。
然而2018年7月,海航集團原董事長王健在法國神秘死亡,使海航集團進一步陷入風雨飄搖境地。可以說王建神秘死亡就是海航總矛盾、總危機的爆發,這給了海航致命的一擊。
揹負中國史上最大債務的海航集團,正式發聲明,指因不能償還債務,法院對集團破產重整。原本淡出業務一線的創始人陳峰,重回海航集團一線掌舵,擔任海航集團董事長,陳峰毫不避諱地屢次提及海航「流動性風險」。他在2019年的一次講話中就說:「總而言之,我們自身沒有準備好,所以就出現了之前‘買買買’,沒海航不能買的;如今又‘賣賣賣’,又創世界處置資產之最,我們已處置了3000多億資產,在這種跌宕起伏當中我們深刻反思。」 他深刻反思的當然是海航超出自身能力盲目負債擴張的事情。
這幾年來,海航的債務和海航的股權結構一樣,一直都是海內外廣泛關注的話題,可以說都是謎。截止2019年6月底,海航集團總資產9806億元,總負債7067億元,資產負債率72.07%,相當於72%的錢都是借來的。其中短期借款951億元,流動負債3098億元,償債壓力非常大。
世界上的企業,要想快速擴張,無非是兩種方式:一種就是利用自己的核心技術和獨特的管理模式,進行多元化,實現企業的裂變;第二種就是利用大規模負債,主要是銀行的授信,瘋狂購買,實現企業規模的誇張,至於購買的資產是否能消化,是否能盈利,都不是企業短期考慮的問題。海航無疑是屬於後者。
2003年時,海航遭遇史上最大危機,是年虧損近15億,幾乎站在倒閉的邊緣。經過10年發展,到了2013年,海航的資產規模已達2660億元。到現在海航規模基本達到了1萬億,但其中的債務就高達7000多億。
對於一家沒有核心技術和業務的航空公司來說,憑什麼能借到這麼多錢,這就是最大的問題。過去兩年,海航集團全靠國開行、農行、建行等銀行團7000億授信支撐,截止2019年底,海航一共無償使用3975億授信資金。可以說,銀行等金融機構對海航無限量的信貸支撐,是海航能支撐到現在的關鍵。而這種無限量的授信額度,可以說不是一般的企業能拿到的。
而現在海航申請破產重組,意味著這些債務可能將會大幅度減計,或者一筆勾銷。這些債,被海航揮霍掉了,但是變成了國有銀行的壞賬,最終由央行和財政部注資的國有金融公司買單,因為在今年即將啟動剝離商業銀行壞賬的時候,海航7000億債務中的大部分將作為銀行的不良資產被剝離,最終由全體納稅人來買單。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責任編輯: 宇真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