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成為專業領導人?要做到「這2點」。(圖片來源:Adobestock)
如何成為專業領導人?想增進能力,你必須有自知之明、勇於承擔風險…
打從21世紀以來,最有名的教練輔導方法就是優勢輔導(strengthscoaching),這套方法的立場是領導人不必擔心自己的缺點,而是該專心加強正向特質。優勢輔導在許多人資部門都有狂熱的追隨者,亞馬遜網站上的相關書籍超過800種。其中包括蓋洛普績效管理公司的暢銷書《優勢探測器》(StrengthsFinder),根據報導,財星500大企業每年有160萬名員工把這本書當作參考書使用。
雖然做自己本來就很拿手的工作任務肯定比較輕鬆,特別是如果我們喜歡這些工作(例如舉辦發表會、制定策略、事業開發和給予回饋意見)時又會更輕鬆,但是這樣做必須承擔忽視自身侷限的風險,尤其是想要改善、進步的時候風險更大。
事實上,負面的回饋意見最實用,也就是特別指出潛能或績效不足的回饋,它能凸顯出領導人的現況與理想狀態之間的差距。此外,假設領導人能夠從開發新優勢(也就是目前還沒有的能力)中受惠,那麼以強化優勢為基礎的干預措施自然毫無用武之地。
最後,任何事情最好都採取中庸之道;唯一的例外是中庸本身。就算是正向人格特質,太過極端也會有反效果。例如,太過拘泥細節可能就會變成完美主義與嚴重的拖延症;自信可能會變成自大、冒險與傲慢;企圖心可能會變成貪婪,而想像力可能會變成搞怪。
當我們選擇具備這些人格特質的領導人,又把大家放在一個會加重這些趨勢的環境中,優勢可能會開發過頭。
自知之明是領導力成長的基石,數千年來都備受重視。位於希臘古都德爾菲(Delphi)的阿波羅神廟在入口處便刻寫著:「認識自己。」蘇格拉底主張,本質上他的智慧來自接受自己的無知。
有鑑於人們普遍無法體認到自己的侷限,而且當他們成為領導人後這個症狀會變得更嚴重,因此領導力發展的干預措施,應該把重點放在提升領導人的自知之明。研究顯示,高績效領導人有一項明確的特徵就是,他們比較有自知之明。於是,由於好的教練方式能提升人們的自知之明,教練輔導計畫經常被認為是一種有系統的回饋意見。
我們需要回饋意見來提升自知之明,並且更加瞭解自己的優勢與弱點,可是當回饋意見不清楚或是不正確時,回饋造成的傷害會大於好處。同樣的,如果回饋意見只說領導人想聽的話,或是他們早就知道的事,就算回饋意見既清楚又正確,也不會對他們的績效產生正面的影響。
不幸的是,無論在工作上或是其他情況裡,我們天生就不喜歡尋求回饋意見,尤其是負面的回饋意見。你有遇過偶爾會問你「我有哪裡做錯了嗎?」或是「我該怎麼做才能改善?」的老闆嗎?大部分人都沒遇過。
那麼,為什麼領導人不願意收到回饋意見?第一,領導人多半過度自信,他們對自己採取的行動評價過高,高過他的實際表現。第二,在大多數文化當中,特別是西方世界,尋求回饋意見是一種軟弱的表現。
確實,在表現與學習之間有一種自然而然產生的緊張關係,大多數領導人過度聚焦於表現,不在意學習。我們都需要一點謙虛的態度,才能接受我們需要學習一點東西,然而領導人即使知道這一點,也多半沒興趣把他們的侷限公諸於世。
上述種種因素,促使組織運用數據驅動化的工具,例如360度評估與人格報告(personalityreports),來協助領導人開發回饋意見。有一份針對全球1,361名企業經理人的對照實驗研究顯示,以回饋意見為基礎的教練輔導方法,可以提高經理人徵詢意見的傾向,而且一年後他們的績效表現都有所改善。
本文整理、節錄自湯瑪斯・查莫洛—普雷謬齊克《為什麼我們總是選到不適任的男性當領導人?》一書,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由天下文化授權轉載,欲閱讀完整作品,歡迎參考原書。
責任編輯: 皇輔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