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虧助人,受益的是他人,快樂的是自己。(圖片來源:Adobe stock)
常言道:吃虧是福。
這句話源於老子的名言:「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
意思是,禍事中或許隱藏著福,而福中或許潛伏著禍;禍有時會轉化為福,福也可能轉化為禍。
並不是說,禍就是福,福就是禍。
佛家認為,吃虧可以從冥冥之中獲得福報。
佛陀說:吃虧就是消業,惡業消盡,福緣自至;吃虧就是積善,善因圓滿,善果相隨;吃虧就是佈施。
很多人認為:吃虧就是虧了,怎麼能說是福呢?
世上有很多實例,也能證明吃虧得福。
三國爭霸之前,周瑜在袁術所轄的居巢縣當縣令。有一年飢荒,又爆發了戰爭,居巢百姓沒有糧吃,只得吃樹皮草根,餓死了不少人。
周瑜見此情景,心生悲憫。有人獻計說,本縣財主魯肅,樂善好施,何不去向他借糧。周瑜立即登門拜訪魯肅,說明來意。沒想到魯肅當即答應把家中所存糧食分一半給周瑜,並帶周瑜去查看糧倉。周瑜被深深感動,兩人當下就交了朋友。
後來周瑜當了吳國將軍,不忘魯肅之恩,把他推薦給孫權,魯肅也就成了東吳顯宦。
吃虧一定是福,吃虧必然得福,而且是必然能得四種福。
【01】吃虧就是付出,付出能讓人快樂
有道是:「給予比接受更快樂。」
吃虧都是付出。不論是對人,還是對集體,對國家,只要我們付出了,就會心地光明,胸懷坦蕩,大理不虧,無所畏懼。
若是對傷害仇視作弄過自己的人付出,即使得不到對方的理解,也可以幫助自己從對方給自己造成的苦惱中解脫出來。
因為付出的同時,人格高尚了,心胸寬廣了。
付出成為習慣,便能感覺自己道德進步,心性升華,有長久的幸福滿足感。
巴菲特經常捐款助貧,許多接收到捐款的人會給他寫信,不僅向他表示感謝,而且告訴他這些捐款徹底改變了一家人的生活。
巴菲特說,當他看到這些信件時,會有一種「非常美妙的感覺」。
吃虧助人,受益的是他人,快樂的是自己。
【02】吃虧就是助人,助人能身心愉悅
美國有位醫學研究員想瞭解一下人在對他人進行幫助時會產生什麼生理反應,做了個課題:將106名未滿20歲的學生分為兩組:一組為義工組,另一組為後備組。
短短10個星期,義工組的炎症症狀、膽固醇水平和體重指數相比後備組學生都顯著地降低了。
結論是:以自己之力幫助別人,心中會產生難以言喻的愉快感和自豪感,進而可降低壓力激素水平,促進有益激素的分泌。
這一理論有事例佐證:美國最大的財團標準石油公司老闆洛克菲勒57歲那年,正當事業如日中天時,得了一種怪病,全身毛髮脫落,消化功能紊亂,牛奶都不能喝,生不如死。
醫生給他開了個藥方:保持快樂。具體方法是多多佈施。
於是他出資成立了洛克菲勒基金會,先後捐出67億美元。他本人也在奉獻中得到快樂,身體逐步好了起來,一直活到98歲。
無獨有偶,壽高107歲的香港大亨邵逸夫,一生捐資數百億港元,僅「邵逸夫獎」基金就高達50億港元。
道理很簡單,當你送人鮮花的時候,首先聞到花香的是你自己。
【03】吃虧就是行善,行善能得到饋贈
俗話說,人心都是肉長的。
禪語曰:「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
你對我有十分,我對你絕不會只有九分;你善待我,我也把你當朋友待;你投我以桃,我報之以李。
所有付出,其實就是在對自己付出。有時候,我們不會馬上看到、得到這種回報,不要著急,不必急著要求生活給予你所有答案,耐心等待,一定會有所收穫或者有所感悟。
吃虧大多都不可能在短時期內得到酬報,善與惡所產生的結果也是後知後覺的。
儘管我們看不到明顯的回報,但在良心裏,我們已經意識到了它的存在。即使最終也沒有得到具體的回報,我們也吃不了虧。
曾子說:「人而好善,福雖未至,禍其遠矣。」
無災無禍,不正是一種福報嗎?
【04】吃虧就是修行,修行能獲得幸福
有吃虧心而無沾光意,是一個人看透人生,領悟人生真諦的重要標誌。
長抱吃虧心的人會不自覺地把自己的心性、胸襟、品德表現在臉上,顯示出美好的親和力。
一個人付出太少,索求太多,只會使自己越變越貪,越來越不知足,越來越卑微,形象越來越猥瑣。
常吃虧可以糾正貪得無厭的劣根性,使自己變得慷慨大度,從而備受尊敬。
北宋名臣范仲淹成名做官以後,在家鄉置義田,養活族中300多口人。又把自家在蘇州購置的一處被風水仙大為讚賞的房產捐作學堂。由此樹立了美好形象,其後代幾百年高官厚祿。
雁過留聲,人過留名;吃虧不語,卻似洪鐘。
吃虧利人又益己,何樂而不為?
責任編輯: wendy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