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睡覺、打瞌睡,我們都會稱是去「夢周公」了。(圖片來源:Adobe Stock)
追憶過往,遇上講師較為無趣的課程、參加較為無趣的活動、身體正處於最疲憊之際,都曾不由自主昏沉地夢周公去了,也曾聽人半嬉鬧地說,臺上賣力地講,臺下賣力地夢周公。只是,我們在習慣將打瞌睡、睡覺,甚至是作夢,都說成是「夢周公」或「去會周公」時,似乎都不曾再進一步提出質疑,為何一定要去會見周公呢?而不是去夢到關公、夢到孔夫子或夢到任何一位神明呢?難道我們做夢時,真的非得要牽扯周公不可嗎?主要原因何在呢?
其實,周公真的跟夢有些關聯。因為,「夢周公」是出自於《論語・述而》。原文為:「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孔子說︰「我已嚴重衰老,我也很久都沒有再夢見周公了。」
大家都知道孔聖人的境界高,不同於俗世準則,因此才會被譽為「天之木鐸」。那麼,連在夢中,都能受到孔子如此掛念,可見這位周公是一號不一般的人物。此道理自然等同孔子在齊國聽到韶樂,「三月不知肉味」。
就讓咱們先來介紹這一號大人物吧!
周公,姓姬名旦,又稱為周文公。他是周文王姬昌的兒子,周武王姬發的弟弟,周成王的叔父。周公曾經輔助周武王滅商,封於魯。周公在周武王駕崩之後,輔佐周成王治國,周公又東征平定管蔡之亂,並一舉消滅了叛亂的五十多個小國,自此往後奠基了東南。周公除了在治亂上有功,在制禮作樂上,同樣有益於世之創舉。因此,創造了不少的典章制度的周公,鞏固了周王朝的安定,貢獻極大。
因此,令國家安定的周公,留下的許許多多事蹟均能夠成為後人學習的榜樣,想對世人貢獻所知所學的孔子自然對周公是推崇備至,將周公視為儒家精神的典範,至於周朝初期所施之仁政,同樣是孔子最高的政治理想。正因周公所為如此符合自己的所思所望,孔子遂終身倡導周公的禮樂制度。由於孔子對周公是如此地尊敬、推崇,難免會「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因此,後人自然就以「夢周公」來表達對於先賢的緬懷。
歷代不少作品中,均曾引用「夢周公」這一典故,例如晉代劉琨在《重贈盧諶》中,即將「夢周公」稱為「夢周」:「中夜撫枕歎,想與數子遊。吾衰久矣夫,何其不夢周?」北宋蘇軾《周公廟廟在岐山西北八九里廟後百許步有泉依》道:「吾今那復夢周公,尚喜秋來過故宮。」北宋范仲淹《贈張先生》道:「讀易夢周公,大得天地情。養志學浮丘,久鏈日月精。」北宋張詠《蕭蘭》道:「不復夢周公,中夜獨慷慨。」南宋陸游《雨中熟睡至夕》道:「孝先酣枕夢周公,弟子雖嘲可無媿。世上紛紛榮辱多,不如睡中差省事。」元代馬鈺《踏雲行茶》道:「消磨睡思功無量。仲尼不復夢周公,山侗大笑陳摶強。」明代黃佐《碧梧丹鳳圖為黎侍御一卿題》道:「鳳兮鳳兮,披圖對爾起三歎,久矣不夢周公旦。」等。
雖然不少古人都曾提及「夢周公」,但今人多不知曉「夢周公」是出自於孔子之說,而今人所謂的「夢周公」多是用來形容睡覺及做夢等。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