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為什麼「躺平」? 官媒為何炮轟?(圖片來源:自由亞洲電臺)
【看中國2021年6月4日訊】近日在中國網路大行其道的「躺平主義」,源於一篇網路潮文〈躺平即是正義〉,作者名為「好心的旅行家」。文章說:「既然這片土地從沒真實存在高舉人主體性的思潮,那我可以自己製造給自己,躺平就是我的智者運動,只有躺平,人才是萬物的尺度。」一石激起千重浪,網民瘋狂和應轉載留言,重新詮釋「躺平主義」,有人稱之為頹廢,更多人認為這是消極的抵抗,以及新一代不合作運作:不結婚、不生子、不買房、不買車、不創業、盡量減少工作時間、崇尚極簡生活,以及不愛人、只為自己活。
這個問題早就存在。以前是三和青年或三和大神,也就是數以千計甚至逾萬名聚居在深圳龍華區三和鎮的青年只做日薪散工,租住在三和鎮廉價旅館,過著「朝不保夕」僅夠溫飽「頹廢生活」,卻自得其樂。他們讀書不成,從家鄉來到三和找工作時被騙,甚至連身份證也丟失,又不能長途跋涉回鄉補領,也就無法進入工廠打工,只能做一些不用身份證的短期散工,越聚越多。這被視為城市民工第二代的集體問題。第一代民工從鄉村進入工廠,為賺取最微薄薪金,明知被老闆欺壓、被制度宰割也甘之如飴,為的是養家、儲錢回鄉建屋。相反,民工第二、三代在城市長大,不想再過父母那樣辛勞卻沒尊嚴的生活,也知自己沒有學歷而前途黯淡,就以消極但自由的態度生活。
這是制度性欺壓、不尊重人權的結果。無權無勢無經驗的年輕人,只能出賣青春和廉價勞力去維持基本生活,在城市苦苦掙扎。同樣,近年廣受批評卻在白領中盛行的「996」工時(即朝9晚9返工,一星期做足6日),完全是非人生活,付出與收入不相稱。既然再努力也沒希望,為何還要再努力?越努力,被壓榨得越厲害。這就是制度暴力!
制度暴力越來越大
制度暴力是惡性循環的。制度固化了就會製造一個既得利益集團,以維繫這個制度為最高原則。他們又貪得無厭,對無權無勢者的欺壓只會越來越過份。由於欺壓是以制度之名進行,從前是建設社會主義,近年則是愛國主義,任何反抗都被無情鎮壓。結果,暴力越來越大,而製造制度暴力所消耗的資源也一日比一日多,壓榨也就更過份。而且,羊毛出在羊身上,最終受害者必是無權無勢小市民,在中國稱之為割韭菜,而率先被割的也是人微言輕、沒人脈沒資本的年輕人。
當然,對年輕人的欺壓並非中國獨有,很多西方社會也如此。所不同者,在民主多元的社會,年輕人還有發聲的機會,那些制度設計者、在位掌權者在制訂政策及遊戲規則時,還不至於完全忽視年輕人,而遇到過於不公平的對待,年輕人也會公開反抗,政府政策亦作出相應調整。
對中國年輕人而言,生活成本尤其是城市實在太高,生活壓力也很大:高樓價,高物價,低人工,遑論結婚生子。很多年輕人都已被壓得站不起來,但也不願跪著求生,失去人格和尊嚴,因此選擇躺平,維持最低生存狀態,總算也是自己的選擇!
可是,這種躺平的生活態度對中共政權的危害極大。年輕人都不結婚不生育不消費不奮鬥,消費不再增長、內循環失去動力,中共的發展大計無從談起,開放生育三孩又有何意義?面對這種消極的抵抗或不合作運動,中共不斷出動喉舌炮轟,《南方日報》、新華社、《光明日報》等先後撰文批評躺平可恥,譴責這是有害的「毒雞湯」。但躺平主義的根源在於完全漠視小市民生存、無視年輕人需要的不公平制度,在於不斷以制度暴力去壓榨,卻諉過於躺平的年輕人,公平嗎?!
另方面,今天的香港人何嘗不是躺平?面對排山倒海的政治及司法打壓,失去很多自由的港人不願跪著生活,也不可能站著生活,就必定是躺平,拒絕疫苗多少反映著這種消極抵抗心態!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