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國安法下 哪些知名港人遠走他鄉?(圖)

 2021-07-16 13:11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4
    小字

英国伦敦希思罗国际机场边境检查区。
圖為英國倫敦希思羅機場的邊境檢查區。(圖片來源:eGuide Travel/CC BY 2.0)

【看中國2021年7月15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懷橘綜合報導)港版國安法後,香港爆發移民潮。據統計,在國安法實施的一年期間,香港居民淨流出達10.7萬人。不少社運人士、時事評論人、傳媒人、明星等都離開香港。香港學者沈旭暉在臉書專頁上發帖指,得悉剛極多知名人士已經離開香港或正打算離開香港,有一些暫時不希望公開,一旦公眾知道了,會相當震撼。他又指,即使那些主動公開離港的人士,其實已經足夠震撼,包括香港人熟悉的港台主持人曾志豪、明星王喜以及網台主持曹總等。

有網友把國安法實施前後離開的知名人士貼在討論區,據初略統計,目前已移居美國的有香港實業家袁弓夷、時事評論人程翔、《蘋果》專欄作家利世民、前立法會議員梁頌恆;除此之外還有社運人士梁繼平、周永康和邵嵐等。

現居英國的則有香港眾志前主席羅冠聰、本土派社運人士張崑陽、英國駐香港總領事館前職員鄭文傑、時事評論人曾焯文、香港KOL Bob叔、學者趙善軒、明星王喜等。

移居加拿大的則有《十年》導演歐文傑、中央政策組顧問劉細良、前立法會議員郭榮鏗和明星鄭敬基。

還有一部分香港知名人士選擇台灣作為落腳點,包括時事評論人蕭若元、學者沈旭暉、時評人桑普、明星杜汶澤、黃秋生、填詞人林夕。近日,前港台主持人曾志豪亦移居台灣。

上述人士中,部分本身已持有外國護照,有些則是被迫流亡,也有些因為無法忍受被國安法「噤聲」而選擇移民

趙善軒:我生本無鄉,心安是歸處

14日,香港學者趙善軒在其網台節目中宣布已經移居英國,道「我生本無鄉,心安是歸處」。他表示,自己2015年在深圳大學教書,雖然不能談及敏感話題,但仍然希望通過歷史事實把真相和自由、民主、博愛的理論告訴學生,「一代傳一代,薪火相傳」。到了2019年,香港爆發反送中運動,他忍不住要發表言論,惟人在大陸,風險太大,因此他停薪留職回到香港,在網台上做時政評論。他表示,自己謹守客觀中立原則,亦有指出事態發展是有因果關係的,沒有當局所聲稱的「責任全在對方」的說法。

2020年7月1日,國安法在香港實施。趙善軒認為香港氣氛較大陸嚴重,「因為香港一直是自由、多元的社會,忽然殺出一個國安法,將所有反對聲音和社會多元性定於一尊」,「矯枉過正」期間那條紅線會不斷收緊。他說,作為學者,除非從此不再論政,不過讀了這麼多年聖賢書,「孔曰成仁,孟曰取義」,自己肯定忍不住發聲,一旦觸碰國安法紅線,就「有問題出現」,何況今時今日還要為家人和兩個女兒負責,因此做出移民的決定。

趙善軒談到入境英國時,口岸官員對他說「Welcome Home」(歡迎回家)。

利世民:能夠走的要走 不能走的也要走

去年,本名為李兆富的《蘋果日報》專欄作家、時事評論人利世民在接受香港《看中國》採訪時直指,國安法的本質是維護中共一黨專政,「制度上的大殺傷性武器」。他又指,大家一直都知道共產黨不可信,否則香港主權移交前夕,不會進行多次談判,「大家會擁抱,不必談判,更不用等到1997,一早就主權移交了」。

利世民說,香港是一個有制度、有文化的國際城市,共產黨不喜歡香港本來的根,要用國安法將其徹底剷除,不過這樣一來,香港就不再是香港了。他續指,近年共產黨聲稱「留島不留人」,那麼香港這片土地上的人,這裡發生的事件,以及社會的制度怎麼辦?「如果回歸前中共講明『不稀罕香港人』,那麼80年代時港人就會移民,不會如此徬徨了」,因此他表示,能夠走的,「我建議他走」;不能走的,「我還是建議他走」。

有網友留言指,有孩子的港人走得最快,因為即使不會被捕,也擔心私人資產被共產,更害怕小朋友長大後在香港做奴隸。

還有人總結指,來到2021年,香港立法會和司法系統已經被收歸「黨有」,電視、傳媒已被染紅,國安洗腦教育進入校園,香港本土唯一一家航空公司——國泰也已投共,公務員已經完成效忠黨的宣誓,2019年曾經被民主派一舉奪回的區議會已淪陷,香港全面赤化,已經不再是香港。港人只能遠走他鄉,希望在海外繼續保留和傳承香港的文化和價值。


来源:看中國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