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的人,都是「反內耗」體質的。(圖片來源:Adobe Stock)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體驗:考試還沒開始,就擔心自己考不過;工作稍有失誤,就擔心主管責罰;戀人沒回覆信息,就開始胡思亂想……,當你陷入了這樣的情緒之中,說明你正在經歷精神內耗。
人是有智慧的生命,因為我們有思考能力,可是當這種思考能力變成胡思亂想的時候,就是精神內耗。
心理學上對「內耗」的解釋是:人在管理自我的時候需要消耗心理資源,當資源不足時,人就會處於一個內耗的狀態,長期如此會讓人覺得疲憊不堪。焦慮、猶豫、糾結、自責……這些看不見的內耗正在拖垮你的人生。
內耗的人 把時間用在糾結上
有部義大利小短片,名為《星期六》,只有3分鐘,劇情卻很寫實。
周六的早晨,獨居男子一邊啃著香蕉,一邊思考著今日打卡清單。他盤算著,等會要洗碗、洗衣服,支付帳單,清潔浴室,丟垃圾,打電話給老媽,然後晚上再找點有意思的事情做。
在真正開始做這些事情之前,他把整個事情預想了一遍,所有可能會遇到的事情和不好的結果。他在腦海中反覆盤算,試圖找出最佳方式;大量情緒被消耗,瑣事卻越積越多。
就這樣,日暮黃昏,月落樹梢,一天很快就過去了。
片中的男主就是典型的內耗型人格,被內心的糾結活生生困在方寸之地。
明明做事情只需要兩小時,提前消化掉自己「要去做」這件事,以及提前預知所有可能出現的結果,再到下定決心鼓起勇氣開始去做,花了八小時。
真正讓你覺得疲累的是這些未知的情緒內耗。帶著排斥和負面的心態,導致一整天沒幹甚麼事情,卻感覺身心俱疲。
聰明的人 把時間專注在重要事上
內耗無處不在,生活的瑣碎、工作的壓力、人際關係的煩惱、家人的期望、消費主義的控制等等,都在消耗我們的精力。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有100%的能量,80%都在自我內耗,行動力自然減弱。
真正厲害的人,都是「反內耗」體質。
90歲仍未退休的心理醫生中村恆子奶奶,用一輩子寫就一本哲理小書,給這個人人都有「內耗病」的時代,開出了一劑真誠的良藥,書名是《人間值得》。
恆子奶奶認為:「憂慮未來於事無補,誰也無法預料未來。」她年輕的時候憧憬著一個幸福的家庭生活,結果嫁給了一個不顧家的酒鬼,只好一邊做著繁重的工作,一邊撫養著嗷嗷待哺的小孩,一邊還有做不完的家務。
但恆子還是該吃就吃,該睡就睡,好好對待生活。在她的身上,看不到任何執念。一旦執念太深,就會有怨念。
對未來考慮太多會導致精神內耗嚴重。長此以往,身上背負的行囊就會越來越沉,未來也不會如願所至。
當我們停止內耗,把目標放在重要的事情上,然後一步步積極行動,就會驚喜地發現憂慮在不知不覺中煙消雲散。
所以,思考後立馬行動,行動是減少損耗最有效的方法。
在面對一個高難度的任務時,需要學會把目標拆分為階段性的小任務,提高行動的初始力。從每一個能夠完成的小目標開始,而每一次小目標達成,又給我們創造了更大的動力和熱情,從而形成積極循環。
聰明的人,懂得把時間專注在重要的事上;內耗嚴重的人,才會把時間用在糾結、焦慮上。
任何時候,我們都是自己心理苦痛的製造者,也是唯一的終結者。願我們都能減少內耗,內心山河壯闊,始終相信人間值得。
責任編輯: 小凡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