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各之畫像。(圖片來源:Adobe Stock)
在日本有一部分歷史學家堅持認為,現今的日本人原來是猶太人(古代以色列人)的子孫,或者說,大和民族跟猶太人有著共同的祖先。而他們共同的祖先就是舊約聖經中提到的古希伯來民族以及阿拉伯民族的共同祖先亞伯拉罕的孫子、以色列人的祖先雅各。他的十二個兒子的後裔後來就分別成了以色列人的十二個支派。這一論點被稱為「日猶同祖論」。按照這個論點,大和民族最初原來是以色列十二支派中的一個分支。那么這一論點的根據何在呢?根據日本學者的觀點,日本跟以色列有著下述共同點。
以色列消失了的十個分支
首先,根據舊約聖經的說法,古代以色列有十二族。他們大約在公元前1021年建立了以色列王國。到了大約922年,以色列王國南北發生了分裂。兩邊各自建立了王國。再過了200年後,北面的王國滅亡了。不久以後,南面的王國也滅亡了。自此以後,剩下來的古代以色列十個分支的行蹤便好像行蹤不明了。有說是他們都去了亞洲的各個國家。據說其中的一支通過絲綢之路而來到了日本。
不過令人驚奇的是, 1994年在緬甸確證了生活在那兒的一個叫做玛拿西的民族正是古代以色列消失了的十個分支中的一個。後來他們返回到了以色列。順便提一下,日本現在也是「有關以色列十個消失了的分支調查機構」的調查對象國。
日本的國術相撲 竟也是以色列的祭神儀式
我們知道,相撲是日本的傳統國術。然而有一說相撲竟然是起源於以色列。有人從語音上發現,日本的相撲一詞的發音跟希伯來語的「雅各」一詞的發音很相似。而舊約聖經中就有過雅各跟天使進行過相撲的記載。由於雅各在相撲中輸給了天使,於是雅各從天使那兒被授予了「以色列」的名字。因此,對於古代的以色列人來說,相撲也是一項祭神的儀式。
另外,在日本的相撲中,一旁的裁判會發出「hakkeyoi」的喊聲。而在希伯來語中,「hakke」是「往地上摔」的意思,而「yoi」則有「擊倒」的含義。另外,在相撲前,相撲士為了淨化和避邪,會將鹽撒在相撲台上。而這也是猶太人的習慣。
日本京都的「祇园祭」 跟猶太傳統有密切關係
京都的「祇园祭」是日本三大活動中的一項。整個活動會持續長達一個月之久。在每年的7月17日和7月24日還會舉行大型的巡遊活動。從每年的7月1日到31日這段期間進行。據說它跟猶太傳統有著很深的關係。因為猶太傳統中的錫安節也是在差不多同樣的時期進行的。而且祇园祭是祈求疫病消失的活動,而錫安節的活動中也有祈求疫病消失的儀式。
錫安節是為了慶祝舊約聖經中諾亞的一家從大洪水中倖存下來的節日。而祇园祭中可稱得上是最高潮的是彩車巡行。其中的前祭巡行舉行的日子是7月17日,這一天竟然也是舊約聖經中所記載的大洪水結束的日子。而祇园祭的彩車掛毯中竟然飾有類似伊拉克的巴格達宮殿、埃及的金字塔等絲綢之路上的景象以及舊約聖經中所提到的場面。
另外,抬神轎時所喊出的號子中有「essa,essa」之語。而這也跟希伯來語中表示「搬運」意思的詞語發音一樣。由此看來,這兩者之間的共同點也未免太多了吧。
北海道民謠竟與希伯來語相通
有一首著名的北海道民謠中有「yarensoran」的發音。而這個發音的意義至今當地人也不明白是什麼意思。而在希伯來語中,「yaren」是「高興地歌唱」之意,而「soran」則是「單人歌唱者」之意。這首民謠中的其他諸如「choi」是「行進」之意,「yasae‧enyan」是「筆直往前進」之意,「sa」是「暴風雨」之意,「no‧dokoisho」中的「no」乃「懇求」之意,「dokoisho」則是「以神之力一往無前」之意。
我們可以想像,古代以色列人在到達日本之時,在遇到暴風雨時決心以神之力一往無前。他們唱著類似北海道民謠中所表達的意思,互相勉勵而終於到達了日本。
據統計,在希伯來語中,與日語相類似的詞彙竟然有3000個以上之多。在日本的童謠「kakomekagome」和「sakurasakura」以及國歌「kimigayo」的歌詞用希伯來語來表達的話,居然意思都是很相通的。這確實是非常有意思的。
由此看來,對相關的內容越調查,越會令人感到以色列跟日本的相通點是如此之多,不由得不想到日本人就是流淌著古代以色列人血的一個分支來到了日本。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