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黨報和習近平大唱反調。(圖片來源:NOEL CELIS/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1年12月6日訊】11月24日,中共中央黨校原副校長王東京在《學習時報》發文《共同富裕不是「均貧富」》,和習近平在「共同富裕」問題上大唱反調。
「共同富裕」還是「均貧富」?
8月17日,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次會議,其中包括兩項內容,一是所謂的「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二是「統籌做好重大金融風險防範化解工作」。
一時間,「共同富裕」成為中共各大喉舌上頻繁出現的熱詞。
習近平在會上的一句「合理調節過高收入,鼓勵高收入人群和企業更多回報社會」,嚇得中國大陸的富豪們紛紛捐款,希望以此」破財消災「。
8月18日,騰訊宣布出資500億人民幣,啟動共同富裕專項計畫。同時,抖音母公司「字節跳動」創辦人張一鳴個人捐出5億元人民幣建立教育基金;拼多多創辦人黃崢則回饋母校1億美元;小米執行長雷軍也趕緊將價值144億元人民幣的股份轉給小米基金會及雷軍基金會,這兩個基金會的宗旨是消除貧困。9月2日,阿里巴巴也宣布投入1000億元人民幣啟動「助力共同富裕十大行動」。
外界普遍質疑,中共所說的「共同富裕」實質是「均貧富」,最終的結果只能是「共同貧窮」。
北大經濟學教授張維迎9月1日在「經濟50人論壇」網站上發表《市場經濟與共同富裕》萬字長文,他在文章中疾呼「從歷史上可以看到,反對市場經濟的最大力量,就是特權階層和既得利益者。」、「歷史發展的事實證明,只有市場經濟才能推動技術進步,並使新技術很快商業化,惠及普通大眾。」
張維迎認為:「提高工薪階層收入的最好辦法,是讓企業家活動更自由,市場競爭更激烈,而不是相反!消滅了企業家,絕大部分中國人都會回到赤貧狀態。」
另一方面,「共同富裕」這個詞在中共各大喉舌上迅速升溫,10月15日,中共喉舌《求是》雜誌發表習近平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次會議上的部分講話內容。
明確提出了到2025年,也就是中共「十四五」規劃完成的時候,使「居民收入和實際消費水平差距逐步縮小」。再過十年,也就是到2035年,「共同富裕」將在全國範圍「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基本公共服務實現均等化」。到2050年,「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實現」,「居民收入和實際消費水平差距縮小到合理區間」。
當然,能不能實現是另外一回事,但是中共官方給出的時間表,顯示其對此蓄謀已久。
習近平的一句話可能道出了其中難言之隱,「實現共同富裕不僅是經濟問題,而且是關係黨的執政基礎的重大政治問題」。
換句話說,不管是「均貧富」也好、還是「殺富濟貧」也好,再不這樣做,中共政權將面臨崩潰!
然而,中共黨內的各個派系卻不一定和習近平想得一樣。
王東京上個月24日在中央黨校機關報《學習時報》發表文章,和習近平大唱反調。(網路截圖)
王東京,這位去年三月份離任的中央黨校原副校長,上個月24日在中央黨校機關報《學習時報》發表文章,和習近平大唱反調。
文章一開始,王東京就發表自己的觀點,「經濟學者在研究收入差距時,應將企業家財產與收入分開。企業家所擁有的廠房、機器設備等是他的財產;而用於衣食住行等方面的費用,才是他的收入。兩者不可混為一談,不然會誇大企業家與普通人的收入差距,誤導視聽。」
這番話等於在說,習近平不要誇大收入差距,誤導試聽。
他的看法是:人們的幸福感受,不僅取決於自己收入的高低,同時還取決於收入比較的參照。要是自己與自己比,增加了工資他會感覺到幸福;但要是告訴他,其他同事的工資比他增加更多,就屬他最低,他可能立刻轉喜為憂,憤憤不平,之前的幸福感也蕩然無存。
王東京聲稱自己一貫的觀點,」在現階段既不能無視收入差距,也不宜過度渲染收入差距,更不能誇大收入差距「。王東京在這裡給人一種感覺,似乎在刻意淡化中國大陸收入差距的可怕程度,這就有點為大陸富豪以及中共權貴家族打掩護了。
王東京還講述在外界大談特談「三次分配」時,有位相熟的企業家打電話詢問:「三次分配」何時啟動?
王東京說,我明白他擔心什麽,他是擔心「三次分配」是否會「均貧富」。
其實,何止是這位企業家這樣擔憂,這是中國所有的富人甚至是中產都在擔憂的一個問題,更是江澤民、曾慶紅這些中共權貴家族擔心的問題,他們才是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最大的受益者。幾十年來,他們一個個靠官商勾結、巧取豪奪賺的盆滿缽滿,富可敵國。
既然中共中央口口聲聲強調「三次分配」是鼓勵人們自願捐助,不是均貧富。為何人們還會有此擔心呢?王東京介紹說,傳統觀點認為,共同富裕就是同等富裕,不存在收入差距。而要消除收入差距,不僅要調節收入增量,也要調節財產存量。所謂調節財產存量,無疑是「均貧富」。
王東京指出的這個觀念來自於創作了《烏托邦》的英國空想社會主義學者莫爾。在《烏托邦》中,莫爾認為私有制是萬惡之源,必須消滅它。
莫爾這裡描述的社會,一句」私有制是萬惡之源,必須消滅它「,可能會讓無數中國人不寒而慄。
王東京在文中指出,共同富裕絕不(應該)是「均貧富」。那樣「有悖於市場經濟分配原則,最終不僅不能共同富裕,反而會導致共同貧窮。」
他還說,「非公有制經濟財產權不可侵犯;國家憲法也規定,公民的合法私有財產不受侵犯。這是說,先富帶後富不能'均貧富'。」
王東京還有針對性地提到,「有人說,政府可以鼓勵富人捐助。富人願意捐助當然好,可低收入人口多,捐助怕是杯水車薪」。他的觀點是,「政府應支持富人投資創業。要知道,支持富人投資就是先富帶後富,而且可取長效。投資增加,生產的財富會增加,政府稅收和就業崗位也會增加」。他認為,「社會財富越來越多,國家稅收越來越多,政府是不是就可以更好地照顧窮人?」
他還說,「倘若不是這樣,反過來讓人們'均貧富',效果必事與願違。聽朋友講過一件真事。張大爺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在城裡打工多年,後來回鄉辦養雞場,收入可觀,小兒子一直在家種地,至今沒娶上媳婦。於是張大爺讓大兒子先富帶後富,拿出10萬元資助弟弟做生意。結果呢,弟弟不善經營,不到半年便血本無歸,而哥哥資金週轉不靈,收益也大不如前。」
「一個家庭如此,一個國家也一樣,不能簡單'均貧富'。經濟學講,人的行為選擇是在特定約束下追求利益最大化。站在富人的角度,國家若不保護私人財產權,富人沒有安全感,自然不會放手投資;站在窮人的角度,如果允許「均貧富」,可以坐享其成,他們也不會勤勞致富。」
王東京最後的結論是,推動共同富裕不能'均貧富',應重點做好三件事:第一,嚴格保護私人財產權,讓企業家有安全感,支持他們放手投資,將財富「蛋糕」做大;第二,引導企業家合法經營,依法納稅,切實履行社會責任;第三,政府應承擔起扶貧的主要職責,用財政資金扶持貧困群體發展生產、提高收入。」
可以說,王東京的觀點和中共喉舌上的腔調可謂大相逕庭,尤其是他最後強調的這三件事,等於完全否定了習近平政府近來的一系列做法,把球又踢回給了習近平。反過來講,習近平手裡要有錢,還用說這是關係中共執政基礎的重大政治問題?!
連日以來,王東京不止一篇文章令人關注。
再唱反調
在這篇文章發表一週之後,王東京12月1日《學習時報》發文,《反壟斷就是反「大」嗎?》,強調「政府應該反對的'壟斷'並不是'大',而是不正當競爭」,並呼籲「要防止反壟斷擴大化傷及無辜」。
再度和習近平唱起反調。
王東京在文章裡直接亮出自己的觀點,稱「政府應該反對的'壟斷'並不是'大',而是不正當競爭」。併進一步解釋,「若有企業欺行霸市、強買強賣,對這種不遵守市場規則的行為,無論規模大小都應打擊。換句話說,反壟斷不能只針對大企業,也不能武斷認為企業大就會妨礙公平競爭。」
王東京隨後以美國為例,以大量篇幅講述美國如何從反壟斷起初是針對大企業,最終轉向反不正當競爭。
最後,王東京談到美國反壟斷帶給人們的啟示,「第一,不能簡單根據企業規模或市場佔有率定義壟斷,反壟斷並不是'反大'...;第二,反壟斷應重點反不正當競爭,不可將創新企業的覓價行為當作「濫用壟斷權力」或「掠奪性定價」予以處罰,要防止反壟斷擴大化傷及無辜。".
值得注意的是,王東京使用了」反壟斷擴大化「一詞,」擴大化「在中共歷史的各次運動中反覆出現,如」肅反擴大化「、」反右擴大化「。王東京使用「擴大化」,形同指責「反壟斷」已經變成一場政治運動,且有擴大化趨勢。
在中共的歷次政治運動中,僅在1949年之後,鎮反運動在「一些地區......發生『左』的傾向以及工作草率的現象」;「三反五反」運動曾經發生「鬥爭擴大化和逼供信的現象」;農業合作化運動中,「在部分地區也出現了強迫農民入社,侵犯中農利益,盲目追求高級形式等現象」;反右運動中有55萬至300萬人被打成右派,二十多年以後認定只有幾十個人是「右派」,擴大化到了巔峰狀態。
但是還有更離譜的。文化大革命,所有被文革派打倒的人都得以平反,擴大化達到百分之百。
需要指出的是,王東京雖然和習近平大唱反調,但是從文章中看出,其只不過是代表中共體制內的不同聲音,他所維護的並非是中國的老百姓。
《學習時報》被江系把持多年
11月16日,中共六中全會通過的第三份歷史決議後,中共各大喉舌、各大網站紛紛刊登,而《學習時報》和《半月談》則一字不發,引發輿論強烈關注。
公開資料顯示,《學習時報》是中共中央黨校所主辦的機關報,是中央黨校屬下的單位。
中共中央黨校目前的校長是習近平的親信陳希,但是在此之前,被江澤民派系的二號人物曾慶紅(2002-2007,擔任中央黨校校長)、重要成員劉雲山(2013-2017,擔任中央黨校校長)把持多年。
《學習時報》首刊於1999年首次發行,報頭由時任中共總書記江澤民題字。有消息指出,江澤民、曾慶紅、胡錦濤、習近平等曾多次將他們的文章或講話稿授權《學習時報》首先發表。胡錦濤、曾慶紅等還多次接見《學習時報》全體人員併合影。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