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制裁令讓中國通訊設備商華為吃盡苦頭。(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看中國2022年1月23日訊】(看中國記者文龍綜合報導)美國制裁令讓中國通訊設備商華為吃盡苦頭,其創辦人任正非聲稱要求生存,近兩年不斷擴展通訊領域之外的業務,現在又正式進軍私募基金行業。
這個週末,中國私募基金圈因一條消息沸騰了,以狼性文化著稱的華為正式進軍私募基金行業。綜合中國大陸媒體報導,華為旗下成立近3年的哈勃科技創業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 哈勃投資)已經正式備案成為私募管理人,機構類型是私募股權、創業投資基金管理人,這意味著華為正式進軍私募行業,哈勃投資可以對外募集資金進行投資。
中國基金業協會數據顯示,哈勃投資註冊資本30億元(人民幣,下同),實繳資本30億元。從股權結構來看,哈勃投資的實控人、大股東是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工會委員會,佔股99.25%,華為創辦人任正非佔股0.75%。
如今,哈勃投資完成私募基金管理人備案,意味著華為未來將會有更多的投資動作。例如,成立私募基金產品面向個人和機構合格投資者募集資金,以及進行股權創業投資等。
哈勃投資成立於2019年4月23日,當時就在市場上引發轟動。值得注意的是,哈勃投資成立之初的目標就很明確,哈勃投資積極投資科技公司,重點投資半導體晶元領域的初創型企業,涉及晶元設計、EDA、封裝、測試、材料和設備等各環節。
哈勃投資秉承著華為的狼性文化,成立以來出手迅速,曾以每月投資一家公司的速度開展業務。2020年,哈勃就投資了25家半導體相關的企業。資本市場研究公司PitchBook數據顯示,自成立以來,哈勃已經投資了56家公司。
然而,華為的晶元製造力並未見起色,海思公司已停止對華為5G手機供貨。2021年8月,華為發布P50系列手機,採用高通驍龍888處理器和麒麟9000晶元,但由於缺乏5G射頻器,即使是搭載麒麟9000 5G SoC的P50系列也無法支持5G。
雖然北京當局高調發動晶元自製運動,但在過去3年中,包括武漢宏芯與濟南泉芯在內的至少6個重大晶元建設項目都宣告失敗。目前,中國自主供應鏈體系很難達到華為和中芯國際的要求,因此這兩家公司的運營仍然需要向美國申請進口一些關鍵產品、材料,以及設備。
2020年禁令生效前,華為囤積了大量晶元,此後華為的應對可以概括為:將有限的晶元儲備投入到消耗少、利潤高的業務,相反的產品線則不得不後退。
被美國制裁三年後,華為疲態盡顯。兩大營收主力消費者業務幾近腰斬,運營商業務也增長停滯。受到海外地緣政治風險外溢和疫情影響,華為海外營收一蹶不振。
任正非在2020年10月表示,2021-2022年是求生存、謀發展戰略攻關最艱難的兩年。雖然任正非坦承在求生存,不過這個過程並不順利。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責任編輯: 辛荷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