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安慰劑能夠治療?精神居然能夠構成物質(圖)

 2022-03-14 15:17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精神 安慰劑
服用安慰劑後,因精神產生實際的效果。(圖片來源:Adobe Stock)

你知道人類的精神對於身體的影響巨大嗎?醫學上有個現象叫「安慰劑效應」,指病人沒有獲得有效的治療,卻因為「相信」治療有效,產生一種改善的效果,可謂心想事成。

安慰劑研究

公元1955年時,美國麻醉學醫師兼醫學倫理先驅的亨利•K•比徹博士提出安慰劑效應,又稱受試者期望效應。比徹博士在研究中提供病人服用安慰劑,聲稱能夠改善有關病症,其中四分之一的病人在客觀的檢測中,得到真正的舒緩效果,這種現象沒有出現在未服用安慰劑的病人上。

後來的研究都表示安慰劑具有治療病情的效果,例如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2000年4月一篇有關抗抑鬱藥的分析報告中,提到服用安慰劑的對照組中,做出輕生或想要輕生的比例降低了百分之三十,真正服用抗抑鬱劑的組別則降低百分之四十。

2002年時,美國加州大學的精神病學博士安德魯•洛赫特使用定量腦電圖技術研究安慰劑效應,發現有安慰劑效應的抑鬱症病人在大腦血液流動的變化,與服用抗抑鬱藥物的病人,會產生相同的腦部變化。

安慰劑的效果

經過研究發現安慰劑能夠舒緩病症,藉由病人心中的期望與條件反射發生。對於病人有意無意的提及病情的改善,潛移默化的使病人相信病情有所改善。另外病人大腦對於止痛劑的效果產生條件反射時,當再次出現相同條件時,大腦會進行活動,產生相同的止痛效果,腦部會釋放出「內生性鴉片」的物質,帶來麻醉、鎮痛及快樂的感覺。

反安慰劑效應

當病人得知自己身患絕症時,往往會導致病情的急轉直下,安慰劑效應具有正面的效果,反之也有另一種負面的「反安慰劑效應」。這個實驗中讓病人服用無效果的藥物,同時他們對於藥物的效果抱著負面的看法,會出現病情更加惡化的情況,由病人心理上的期望所產生的現象。

新藥的研發

自從發現安慰劑效應後,新藥必須通過臨床的安慰劑對照實驗,藥物除了需對病人具有效果外,必須比安慰劑的對照組有更好的治療效果或影響更多的病人,並且以醫師與病人都不知道服用的藥物是否為安慰劑的情況下進行測試。

精神對人體的影響

體育賽事中,職業選手的表現時常受到精神狀況的影響、工作中的心情與思緒也會影響作業上的表現,人類的身體與精神緊密相連,互相影響,「安慰劑效應」與「反安慰劑效應」都是病人的精神對於身體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人們心中的想法無形中會構成物質,對於身體與其他事物產生實際的效果。

責任編輯: 水秤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