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海軍國造成功級巡防艦(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2022年注定是不平靜的一年。俄羅斯和烏克蘭之間的緊張對峙終於演變成了戰爭,世界各國的注意力也從去年的印太地區轉移到了歐洲。儘管美國一再表明其以印太為中心的戰略不會改變,但是許多媒體卻開始了「今日俄烏,明日臺海」的論調。不過,筆者認為臺海對抗更類似中東的阿以衝突,而且臺灣可以借鑑許多以色列的成功經驗,在未來可能發生的兩岸對抗中處於更加有利的位置。
臺海對抗和阿以衝突到底有甚麼相似之處呢?以色列有哪些值得借鑑的地方呢?
強敵虎視退無可退
與地廣人稀的俄羅斯和烏克蘭不同,臺灣和以色列都無戰略縱深可言。以色列國土面積約為2萬多平方公里,南北長約470公里,東西寬度約130公里(最寬處),人口8百多萬。臺灣比以色列略大一些,國土面積約為3.5萬多平方公里,人口2千3百多萬,南北長約400公里,東西寬度約150公里。按照目前機械化部隊的平均進攻速度,敵方無論是南北雙向推進還是中路突擊,臺灣和以色列都沒有以空間換時間的可能。
和以色列被敵對的阿拉伯國家包圍,從建國一開始就面臨戰敗即亡國的命運相似,臺灣目前面對的是虎視眈眈的中共,一個不惜任何代價都要「統一」的強勢對手,除了正面硬鋼以外也沒有其他選項。
自從國民黨軍隊退守臺灣開始,中共一刻也沒有放棄武力奪取臺灣的念頭。不過因為早期金門奪島失利,以及國際形勢的變化,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中共由於軍事實力所限,不得不擱置「武統」計畫。不過,近些年由於大陸經濟增長,和中共需要給自己執政合法性增添「砝碼」,臺海對抗中軍事衝突的可能性越來越大。
以色列從1947年5月15日,即建國的第二天,就開始和周邊的阿拉伯國家進行了數次大小不同的戰爭,在經歷了幾乎亡國的極其艱難的「贖罪日戰爭」後,終於在強敵虎視的中東成為了地區強國。在自身軍事實力的保障下,與傳統敵對國家,如埃及和約旦,簽訂了和平條約,保證了國家的基本穩定。以色列是依靠甚麼才走到今天的呢?
以色列陸軍(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經過第一次和第二次中東戰爭以後的以色列充分認識到了準確的情報對於軍事行動的重要性,不斷加強由軍事情報局、國家安全局和情報特務局(即大名鼎鼎的摩薩德)為主的情報系統,依靠準確的情報為軍事指揮提供極大的幫助。在第三次中東戰爭前,摩薩德為以色列國防軍提供了準確的軍事情報,讓以色列空軍在開戰的第一天就基本將埃及空軍的機場打癱,擊毀超過3百架飛機,其中大部分是在地面尚未起飛就被擊毀。在取得絕對空中優勢的基礎上,準確的情報讓以色列在6天內就將埃及、約旦和敘利亞的地面部隊擊潰,取得了20世紀軍事史上最具壓倒性的戰爭勝利。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