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3日,加拿大駐北京大使館外的牆上掛著以烏克蘭國旗被背景設計的標牌。(圖片來源:NOEL CELIS/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2年4月29日訊】(看中國記者路克編譯)加拿大《國家郵報》報導,眾所周知,中國14億人民可以看、聽、讀什麼樣的信息和新聞,是由中共宣傳部門決定的。2月22日,也就是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前兩天,一份泄露的政府備忘錄表明瞭北京的立場:「從現在開始,不支持俄羅斯的和親西方的報導評論不能發表……只使用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臺的主題標籤。」自戰爭開始以來,中國的網際網路、新聞報導和社交媒體上都充斥著親俄、反西方的虛假信息。
隨著俄烏戰爭進入第三個月,中國正在巧妙地調整立場,試圖確定是否應該扮演中間人的角色來幫助制止戰爭。
北京已經開始更多地在尊重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原則上發聲,但仍然沒有與俄羅斯保持距離。
因此,中國的宣傳最近開始淡化有關俄烏戰爭話題的激烈報導。它開始刪除親烏克蘭和極端親俄的聲音,同時繼續審查有關中俄關係的負面評論和新聞。
官方上,中國最初採取了矛盾的中立立場,拒絕將俄羅斯的「特種軍事行動」稱為入侵,但也並未正式支持它。這與其在2014年俄羅斯非法吞併克里米亞後,中國的所謂「跨界」立場相呼應。
然而,在其牢牢控制的網際網路上,強烈的親俄反西方情緒和宣傳清楚地表明瞭中國對戰爭的思考和計算。北京選擇挺俄羅斯。在3月30日與俄羅斯外長的會晤中,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強調,兩國「更有決心」促進雙邊關係,西方對俄羅斯的制裁是非法的和適得其反的。
鑒於中國最近在國際關係中的立場,這不足為奇。
首先,關於入侵烏克蘭的虛假信息助長了本已狂熱的民族主義,這種民族主義長期以來一直服務於北京質疑美國主導的國際秩序以及西方政治和人權標準的合法性。
中國官員長期以來一直強調,北約多年的擴張將俄羅斯推向了邊緣。在這一點上,北京清楚地看到了其自身立場的呼應,即美國及其盟國擔心中國不斷增長的實力。煽動反西方民族主義被認為有利於執政的中國共產黨,因為它可以凝聚輿論並有助於穩定其政權。
由於美國在貿易、科技、人權和戰略競爭方面施加的壓力越來越大,中國看到美國的姿態越來越強硬。因此,它認為與俄羅斯建立更密切的關係是一種戰略反擊。
中國也可能期望烏克蘭戰爭將世界的注意力和資源吸引到歐洲。按照這種思路,隨之而來的糾葛將削弱美國,為中國提供鞏固其在國際新秩序中的地位的戰略空間和時間。
此外,有關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虛假信息可能有助於證明中國未來可能使用武力實現與臺灣的統一。一場信息戰可以幫助中國提高在全球傳播信息的能力,並挑戰由美國和西方主導的國際輿論。
就臺灣而言,它可以幫助宣傳中國長期以來的立場,即堅持臺灣是中國的一個省,任何西方對臺灣的支持都是在干涉中國內政。
從戰略上看,中國最大的潛在利益可能是觀察國際對俄羅斯的制裁有多全面,俄羅斯能否承受得住。正如中國網際網路上流傳的一句流行語所說,如果中國採取武力奪取臺灣,制裁是對中國在未來美國和西方實施的任何制裁中生存能力的「壓力測試」。
然而,中國試圖在戰爭中跨越立場,默認支持俄羅斯,同時避免經濟後果,也是有風險的。
首先,中國對俄羅斯的支持,即使是默契的,也違背了其長期以來堅持的尊重各國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核心外交政策原則。
其次,在一個媒體和信息被嚴格控制的國家裡,相對容易散佈虛假信息,點燃強烈的民族主義情緒,支持大國競爭。
但北京有關戰爭的另類說辭加劇了中國與美國和歐洲本已緊張的關係,並令中國在全球範圍信譽受損。正如中國網上流行的反戰名言所說,「民族主義和大國沙文主義的宏大敘事已經榨幹了他們最後一點人性。」
此外,西方可能的制裁將給中國經濟帶來更大的痛苦,中國經濟由於嚴格的新冠清零政策而更加緊張。
自俄烏戰爭以來,中國前所未有的資本外流和在全球幾家主要證券交易所上市的中國概念股的大幅拋售給北京敲響了警鐘。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