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忍百箴》傳達了中國忍文化的深刻內涵。(圖片來源:看中國合成)
《勸忍百箴》的作者是元朝的許名奎,書成於元武宗至大三年庚戌(公元1310年)。《勸忍百箴》共計一百篇。其內容包括忠孝仁義、喜怒好惡、名譽權勢等多個方面。全書以一百篇箴言的方式,傳達了中國忍文化的深刻內涵。
古訓嘉言可以作為今日之借鑒,從中吸取經驗和教訓。本篇為讀者介紹《勸忍百箴》一書中《好之忍》和《惡之忍》的警句,希望您能受到啟發。
【原文】楚好細腰,宮人餓死。吳好劍客,民多瘡瘠。好酒、好財、好琴、好笛、好馬、好鵝、好鍛、好屐,凡此眾好,各有一失。——選自《好之忍》
[大意]從前,楚靈王喜歡擁有纖細的腰身的人,所以朝中的一班大臣因而開始節食,不敢多吃,每天都是吃一頓飯用來節制自己的腰身。每天起床後,大臣們整裝時先屏住呼吸,然後把腰帶束緊,扶著牆壁才能起來。大臣們因為節食而餓得頭昏眼花,站都站不穩。坐在席子上的人要站起來,非要扶著牆壁不可,坐在馬車上的人要站起來,一定要借力於車軾。誰都想吃美味的食物,但人們都忍住了不吃,為了腰身纖細,即使餓死了也心甘情願。等到第二年,滿朝文武官員因為飢瘦而臉色都是黑黃的。更有甚者因為節食,活活餓死。
因為君主喜歡這樣,所以臣下和民間就會效仿。吳王喜愛精通劍術的俠客,為此老百姓身上都是傷痕纍纍的。
好酒、好財、好琴、好笛、好馬、好鵝、好鍛、好屐,如此多的愛好中,每一種愛好都會使人有所失。
【原文】人惟好學,於已有益。有失不戒,有益不勸,玩物喪志,人之通患。——選自《好之忍》
[大意]人只有好學,才是對自己真正有益處的。明白了各種嗜好會帶來過失卻不戒除,看到有益處的東西卻不努力學習,玩物喪志,這是人的通病。
【原文】凡能惡人,必為仁者。惡出於私,人將仇我。孟孫惡我,乃真藥石。不以為怨,而以為德。南夷之竄,李平廖立;隕星訃聞,二子涕泣。——選自《惡之忍》
[大意]出於公理公義之心而厭惡他人的人,一定是講仁義的人。如果是出於私心而厭惡他人的人,就會被他人視作仇人。
孟孫氏討厭臧孫紇,臧孫紇卻將此當作是治病的良藥,不以此為怨恨,而以此為恩德。李平、廖立被諸葛亮流放南夷,但是,當聽到諸葛亮去世的消息時,李平、廖立都痛哭流涕。
【原文】愛其人者,愛及屋上烏;憎其人者,憎其儲胥。鷹化為鳩,猶憎其眼。疾之已甚,害幾不免。——選自《惡之忍》
[大意]喜歡一個人,就會愛屋及烏,連帶地關心到與他有關的人或物。憎恨一個人,就會連帶著憎恨他所居住的地方。即使老鷹變成了鳩鳥,眾鳥仍然討厭其眼睛。對惡人的憎恨如果太深的話,難免要發生災禍。
(待續)
責任編輯: 申思茗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