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歡迎來到《長歌行》,我是趙長歌。
香港科幻小說巨擘倪匡先生7月3日逝世,倪匡生前好友、與其同有「香江四大才子」之譽的作家蔡瀾,7月23日現身書展,在好友逝世後,蔡瀾首度公開談老友。蔡瀾稱,二人之間有一個承諾:「任何人走先都不會流淚」,「我們是將快樂帶給別人的人。」
蔡瀾與倪匡有60年的友情,談到人生知己,蔡瀾說:「這就要看人的運氣,可不可以在一生得到一個知己,很明白你想做甚麼,覺得大家的想法是一樣,這些是緣分。你如果是一個很好的人,上天為你安排一個知己,這是做人的一大福氣,尤其是中國人。」
蔡瀾為何說中國人有知己尤為幸運?我這裏不想做解讀了,大家可以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在被問及另一個有關中國人的問題,就是在大陸現在流行躺平,您怎麽看時,蔡瀾點頭讚同說,本來就應該這樣。
蔡瀾1941年出生於新加坡,祖籍廣東潮州,曾留學日本,後移居香港,成為著名美食家,和金庸、倪匡和黃霑合稱為「香港四大才子」。對於不熟悉蔡瀾的中國人來説,卻大多知道《舌尖上的中國》,蔡瀾就是該紀錄片的總顧問。
《舌尖上的中國》被認為是1990年代以來,中國收視率最高的紀錄片。該片展示的是傳統農耕的中國,普通中國人的人生百味,承載中國人精神的食物,同時告訴觀眾,很多中國傳統正在改變。
人們稱蔡瀾為「食神」、「食家」,蔡瀾說自己勉強能稱為「好食者」。世界上,喜歡吃的人有很多很多,美食,能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能讓人感受到濃濃的人情味。
「全世界最好的都在九龍城了」,「這裏有生活,像人」。蔡瀾這樣看九龍城。蔡瀾曾在多個節目中,行走於外地人不甚瞭解的香港紋理之間,逍遙吃喝,談天說地,納世界於方寸飯桌前。帶人們感受老香港的人間煙火,品味當地最鮮活的市井氣息。
在九龍,經常可以看到兩個大人物的身影,除了蔡瀾,另一位就是周潤發了。發哥發嫂兩夫妻常來買菜,還會幫襯很多店家老闆,他們在九龍城街市走一走,幾乎所有攤販都認識,親切招呼。海鮮檔老闆會留下betway体育手机网 鮮的魚給發嫂,蔬菜檔老闆也會送上新鮮蔬菜。在買菜之餘,周潤發還經常和菜販合影。而蔡瀾,則經常給沒有招牌的菜販免費寫招牌。
蔡瀾在書展上,談及倪匡剛從內地赴港時,看到叉燒飯上有肥叉燒和滷汁,覺得真是人間美食。蔡瀾說,在倪匡生前最後那段時間,即使自己無法經常探望倪匡,都會安排同事買叉燒給他,蔡瀾笑言:「全港的肥叉燒都被我買了」。蔡瀾還稱,買了幾間肥叉燒倪匡都搖頭,唯有甘棠燒鵝的肥叉燒才獲倪匡大讚。
蔡瀾與倪匡都愛吃,蔡瀾在新書發布會上,分享了與倪匡之間的趣事。他說,有一年有人找他投資拍戱,需要找人寫劇本。當時他剛離開邵氏,便坐飛機去夏威夷找倪匡,結果兩人光顧著吃喝玩樂,「戲沒拍成,劇本還在這,寫得非常好。」
金庸、倪匡、黃霑和蔡瀾,四人各有所長,皆是腹中飽有學問之輩,而且分屬好友,被稱為「香港四大才子」。不過,倪匡和蔡瀾都公開表示,真正的才子只有金庸一位。
才子金庸對蔡瀾和倪匡可是相當看重,他是怎麽評價這兩人的呢?
金庸評價蔡瀾說:「見識廣博,琴棋書畫、酒色財氣、文學電影,甚麼都懂。於電影、詩詞、書法、金石、飲食之道,更可以說是第一流的通達。」
金庸評價倪匡說:「無窮的宇宙,無盡的時空,無限的可能,與無常的人生之間的永恆矛盾,從這顆腦袋中編織出來。」
身為四大才子,倪匡曾有一段關於「四大」的文章,比較有意思。倪匡寫到:「中國人很喜歡將東西歸成『四大』,諸如『四大金剛』、『四大名旦』等等,可以舉出許多。中有『四大名魚』之說。哪四大?曰:太湖銀魚、黃河鯉魚、長江鰣魚、松江鱸魚。要說得仔細些,應該說是四大淡水魚。四種魚被列為名魚,當然是由於肉味鮮美之故。對魚來說,那是不幸之極的大災禍。因為好吃,大家捉來吃,就把牠吃絕種了!」
所謂的「暴殄天物」「饕餮盛宴」的確讓人心驚,對於應該怎麽吃,作為「食家」的蔡瀾說:「學會淺嘗二字」,「豆那麼細小,一顆顆吃,愛惜每一粒的滋味,也愛惜了人生中的一切細節。」
經常有人問蔡瀾甚麽東西最好吃。蔡瀾回答說:「我總是說,媽媽做的菜最好吃。你是甚麽地方的人,就喜歡甚麽地方的菜。你從小吃過甚麽,這個印象就深深地烙在你的腦子裏,永遠是最好的,也永遠是找不回來的。」
那麽,已經逝世的老友倪匡是怎麽評價蔡瀾的呢?倪匡說:「他是一個很有古風的文人,從他身上可以清楚感到古人的影子,尤其像魏晉的文人,不拘小節,瀟灑自在。」
倪匡還説,誰都有好朋友,可是,要成為許多人的好朋友,這就難了。倪匡說,與蔡瀾相知多年,從未在任何場合,聽任何人說過他壞話,憑甚麼能做到這一點?
倪匡總結說:「憑的,就是他天生的氣質,真誠交友的俠氣。真心,能交到好朋友,那是必然的事。」
以真誠待人,人未必以真誠回報,確然,蔡瀾一生之中,吃所謂『朋友』的虧不少,他從來不提,人家也知道。更妙的是,給他虧吃的人士知道佔了他的便宜,自知不是,對他衷心佩服。
蔡瀾最可愛的氣質之一,就是不刻意地君子,有順其自然的瀟灑,有不著一字的風流,所以,一遇上了可交之友,自然而然友情長久,合乎君子交遊的原則,從古至今,凡有這樣氣質者,必不會將利害得失放在交友準則上,交友必廣,必然人人稱道。」
在書展上,蔡瀾的兩本新書是《蔡瀾輕鬆語錄》及《明朝散髮弄扁舟》。蔡瀾說,近年愛好書法,自己所寫的字竟越來越暢銷,笑言:「可能倪匡好友走了,我的書法以後會漲價,也許不久了。」
其實,最早讓蔡瀾醉心的,不是書法,而是篆刻。「小時候很醉心篆刻,覺得方寸裏有個宇宙。我想學刻印,老師說不行。」
這是因為學篆刻,必須要從頭學書法。蔡瀾不想從頭起步,但老師說一定要從頭來。老師給他的教材是「書聖」王羲之的《聖教序》,蔡瀾天天臨摹。
疫情下,蔡瀾幾十年來難得長期被困香港,他於是每天練字,抒情解悶。「這陣子大家也不外出,我是個不能停下來的人。日日也覺得,不做些事情就好似打敗仗一樣,所以困在家裏一坐下來,為了不讓自己感到挫敗,開始寫字。」
有靈性的人,在生活中,時時處處都能悟道。蔡瀾在寫書法時,這樣感悟:「人」字一撇一捺,簡單兩筆,誰都會寫,但是要把人字寫好卻很難,猶如做好一個人,需要修身修心,終生學習。
講到倪匡,我還想再述説一番。倪匡很緬懷民國的人和事。他曾寫到:「民國,產出了多少精彩絕倫的人物,發生了多少令人神往的事件!」
他説,民國時期雖然處在各種各樣的戰爭中,沒有多少太平歲月。「可是就在那年代的人和事,卻又精彩萬分,交繪而成的民國風情畫,壯闊悲烈者有之,細膩精緻者有之,有悱惻纏綿的兒女情懷,有驚天動地的中原逐鹿,這幅畫,展佈開來,使人難以想像那只是短短不到四十年間的事,倒像是經歷了歷史的千秋萬代一樣!」
「民國女子的精彩,尤使人神往。像不顧一切和徐志摩戀愛的陸小曼,當時人對她的形容是:『……小曼是跳舞能手,假定這天舞池中沒有她的倩影,幾乎闔座為之不歡。中外男賓,固然為之傾倒,就是中外女賓,好像看了她也目眩神迷,欲與一言以為快。而她的舉措得體,發言又溫柔,儀態萬方,無與倫比。』」
「再看另一面的極端,當時拿生命作注,致力於分裂國家、顛覆政府的那一幫,在炮火硝煙之中,一身破舊棉襖,臃腫土氣,髮如飛蓬,面帶污垢,可是隨隨便便在破窯洞前那麼一站,不論是毛劉周朱、還是任洛葉鄧和陳聶張賀,個個崢嶸出色。」
説到倪匡與中華民國,與臺灣的聯繫,不僅是有文壇好友古龍與三毛,倪匡與蔣經國、蔣緯國都曾有過交集。1983年至1984年間,倪匡、蔣緯國、金庸、古龍、孫淡寧,曾在臺灣石門水庫賓館共聚。
在陶傑的訪談《倪匡說中國》節目中,倪匡談到,自己第一次去臺灣時就見過蔣經國,還跟他一起去了金門:「那時上了一架小型飛機去金門,上了飛機,我説這飛機靠得住嗎?一上去就要掛救生圈,他説飛機飛得很低,離海面很近,你要留意,我想這不對勁,又不能退縮,見到前面有個人坐著,進去一看是蔣經國,處長也在,我們不怕了。到了金門,請美軍少將吃飯,吃飯前問,你們是香港來的嗎?我們當時是香港新聞文化界回國訪問團。」
倪匡講,那次正是金門炮戰,也就是八二三炮戰的時候。「晚上才會開炮,正在打炮戰,1959年,有個新聞文化界回國訪問團,我那時做記者,代表《真報》去,我覺得共產黨的所作所為……那天有個維園阿伯,說你是不是中國人,我說,當然是中國人,面口都這樣了。你愛不愛國?我說當然愛國,我不愛國,我何需反共。」
維園阿伯是香港人對一些支持中共,反對民主派的長者的稱謂。
兩人還談到,蔣先生的政府到了臺灣,杯弓蛇影,覺得以前在大陸太自由,所以失去輿論,所以到臺灣才突然反彈。曾經從大陸逃離,當過中共公安的倪匡說:「他那時有必要,如果不那麽嚴厲,臺灣已經被共產黨掠去。」
觀眾朋友們,以上就是《長歌行》今天的內容。如果您喜歡我們的節目,別忘了訂閲、點讚和留言~我們下期節目,再見~
=====================
大家好,歡迎來到《長歌行》,我是趙長歌。🐼。
喜歡我的頻道,歡迎點贊,訂閱,評論開啟小鈴鐺🔔第一時間觀看精彩內容哦〜
●《看中國》訂閱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LJYH0o60tlyAdy3g5GNrKw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