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唐詩中最經典卻又最寂寥的中秋詩(圖)

 2022-09-10 16:0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圖為中國道教神話中的月神--太陰星君。
今夜月明人盡望。圖為中國道教神話中的月神--太陰星君。(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中秋節,是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它的歷史由來已久,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在中秋之夜,圓月高懸的時候,也最易引起詩人的望月興嘆。古往今來,詩人留下了許多歌詠月亮、抒懷的佳作。比如,唐代詩人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便是唐詩中最經典的中秋詩之一。王建的這首中秋詩,曾經被評為最寂寥的中秋詩詞。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是王建在中秋節寄給友人杜元穎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的取勝之處,便在於同是中秋詩,它的寫法更具有創造性。即以寫景起,以抒情結。也就是說,王建先描寫中秋月色,再寫望月懷人,因此他雖然創作出了一首韻味無窮、想象豐美、情景如畫、意境很美的中秋詩,卻也同時展現出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靜的中秋夜圖。

話雖如此,我們仍不得不承認,《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整體呈現了語言清麗,意蘊深遠,極具耐人尋味的藝術效果。王建可謂憑藉短短28個字,就驚艷了千古。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溼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首句「中庭地白樹棲鴉」,王建便以精煉而含蓄的筆觸,將中秋月夜特有景物的蕭瑟蒼涼之感表現的淋漓盡致。

它的意思是說,清冷的月光,將中庭的地面照射的雪白一片,樹上則棲息著鴉鳥。這裡的「地白」二字,不僅給人一種澄靜素潔、清冷之感,還可以使人聯想到李白的名句「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它所呈現出來的是一種清美的意境。

次句「冷露無聲溼桂花」,意思是說,秋夜的露水,點點無聲,打溼了院中的桂花。桂花,是秋天特有的景物,其特點如李清照所說:「暗淡輕黃體性柔,情疏跡遠只香留」。

這裡便是突出了桂花在中秋月夜的香氣襲人,而桂花還暗示了月宮中的桂樹,點出王建望月之事。如此一來,詩的意境,除了清美之外,還具有耐人尋味的意境。

最後兩句,則是從中秋月色的描繪升華到思人懷遠。意思是說,今天中秋月圓之夜,天下人人都在望月,不知道這秋日的情思會落到誰家?

從詩題可以看出,明明王建自己在懷人,爲何要在此處說不知道秋思會落誰家呢?一方面,這樣寫可以將他對月懷遠的情思,表現得蘊藉深沉。似乎天下人都在望月,但唯獨他有秋思。

另一方面,則如張九齡詩中所說「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一樣,中秋之夜是天下所有人共同擁有的,自然也盡皆有著屬於自己的秋思。

所以這裡的「秋思落誰家」是爲了突出秋思的浩茫渾涵。同時,它也營造出了一個月明人遠、思深情長的意境。

綜觀王建的這首詩,他以形象的語言,美麗的意境,渲染了中秋望月的典型環境氣氛,將詩人乃至天下所有人的思人懷遠之情,表現的淋漓盡致。

總的來說,《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在唐詩中,是一首十分經典的中秋詩。

責任編輯: 隅心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