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著名詞人辛棄疾。(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辛棄疾(1140-1207),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是中國南宋豪放派詞人,人稱「詞中之龍」,與蘇軾合稱「蘇辛」。在辛棄疾所處的年代,宋朝已是搖搖欲墜,他畢生以恢復中原為志,但由於南宋朝廷的苟安,他的一生只能壯志難酬,這也讓他後期的詞作豪放之餘更多了幾分悲憤。本文要介紹的這首詞正是辛棄疾最大氣磅礡的一首,其中10字更是千古名句。
下面我們就來一起走進辛棄疾的這首《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吧!
鬱孤台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
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江晚正愁餘,山深聞鷓鴣。
這首詞是辛棄疾在擔任江西提點刑獄之時,途徑江西造口心有所感而作下這首詞。「造口」這個地方,為南渡之初,隆祐太后被追之地。所以這個地方對辛棄疾來說是有特別意義的,或許在他心裏這裡就是象徵著中原的敗落。這首詞正是以隆佑太后金兵被追殺之事起興。據南宋羅大經《鶴林玉露·辛幼安詞》:「其題江西造口壁詞云云。蓋南渡之初,虜人追隆祐太后(哲宗孟後,高宗伯母)御舟至造口,不及而還,幼安因此起興 。」
「鬱孤台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開頭這兩句詞人的情感是十分複雜的,既有對於當時的社稷岌岌可危的悲痛,也有對於金兵猖狂的悲憤,五味雜陳之下讓這兩句充滿了難以言說的悲涼之感。
「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在這樣的地方,詞人陷入了對於往事的回憶,遠望著已經陷落的昔日都城,但是中間無數重山隔絕了詞人的視線,這樣的描寫,不難感受到詞人壓抑的悲憤。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這兩句則是表達了詞人的決心和志向,重山或許能遮住遠望的視線,但卻擋不住滔滔江水向東流去。不難體味,所謂的江水實際上是指正義之所向,而這10個字也是流傳千古的名句,可謂氣勢非凡。
「江晚正愁餘,山深聞鷓鴣。」最後兩句則是從回憶和感慨回到現實,詞人在傍晚的江邊愁苦難抑,耳邊又響起陣陣鷓鴣啼鳴。這裡的「愁」是對於南宋朝廷苟安妥協的愁苦,而鷓鴣聲也可理解為廣大想要收復中原的心聲,其間雜夾著難以言說的沈重。
辛棄疾這首詞全詞沉鬱頓挫,具有極高的藝術造詣,被譽為詞中瑰寶。歷經千年,至今讀之令人跟著詞人一同悵然,「詞中之龍」的詞作造詣令人歎服。
責任編輯: 清樂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