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總理奧拉夫·朔爾茨(Olaf Scholz)2022年11月4日首次訪華會見習近平。(圖片來源:JENS SCHLUETER NOEL CELIS/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2年10月29日訊】(看中國記者黃清編譯報導)在歐美政要的批評下,德國總理奧拉夫·朔爾茨(Olaf Scholz)今天訪問中國,這是三年來歐洲領導人首次拜訪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此次訪問恰逢中歐關係繼續走下坡路之際。
德國總理朔爾茨在批評聲下訪華
朔爾茨將在中國停留不到一天的時間,但他是2019年以來第一位訪問中國的歐洲領導人,也是在習近平二十大上確立了連任第三屆中國最高領導人地位後去北京的首位西方領導人。這次訪問引起了廣泛的批評。
習近平11月4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訪華的德國總理奧拉夫·朔爾茨(Olaf Scholz)。朔爾茲將由大眾汽車公司和巴斯夫等公司領導陪同前往北京,由於北京依然實施嚴厲的清零政策,他將在一天內會見習近平主席及總理李克強。
朔爾茨周三(11月2日)在接受德國媒體《法蘭克福彙報》採訪時表示,在符合德中雙方利益的情況下,尋求合作,但德方不會忽視「爭議」。
朔爾茨在採訪中列出了他打算與中方討論的各種「爭議問題」, 其中包括「尊重公民和政治自由以及少數民族的權利」,如新疆的穆斯林維吾爾族; 他還提到了「台灣周邊的緊張局勢」:「德國像美國和其他許多國家一樣,遵循一個中國政策。」但這也意味着「改變現狀只能通過和平方式和雙方協議來完成。」
華盛頓方面尤其對朔爾茨訪華不看好,美國特別關注中國在德國北部漢堡港口碼頭的投資,並向柏林施壓以限制其出售的股份。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美國官員保證,美國大使館非常明確地傳達了一個事實,即強烈建議(漢堡港)沒有中方的控股。
朔爾茨中國行引歐盟峰會關注
奧拉夫·朔爾茨(Olaf Scholz)的個人中國之行也引起了整個歐洲的震驚和擔憂——包括來自歐盟峰會的關注。
歐盟單一市場專員蒂埃里·布雷頓(Thierry Breton)表示,就中國投資而言,“幼稚時代已經結束”,成員國應該更加警惕,更加團結起來對抗中國。他本週早些時候告訴路透社,歐洲市場是開放的,但有條件。
此外,一些人擔心中國政府會試圖讓成員國相互對抗以分裂它們。這是它以前在歐洲使用的策略。
然而,朔爾茨總理本人一直在為他的北京之行辯護,他仍然認為這是必要的。不過,在媒體Politico的一篇文章中,他也強調中國在過去十年發生了變化,這也會影響與中國人的互動。
尤其是涉及到所謂的“風險依賴”,尤其是歐洲從中國獲得的原材料和新技術。但他無意像其它幾個成員國所推動的那樣,與中國人斷絕聯繫或孤立他們。
- 他在文章中強調,中國仍然是歐洲重要的商業和貿易夥伴,我們不想與之脫節。
德國公司在中國的困境
如果你在20年前訪問上海,街上一半的汽車都是大眾桑塔納。
大眾桑塔納誕生於德國汽車製造商與中國城市當地政府的合作,它實際上只是一個改建和更名的捷達。
這種所謂的合資企業的合作早在1984年就已經啟動,當時中國城市中的汽車還很少。但桑塔納改變了這一點。反過來,中國改變了大眾汽車。
大眾汽車今天是德國工業在中國發展良好的典型例子。但這也是一個可怕的例子,它如何將公司和德國商業遊說團與一個在意識形態上與桑坦人在上海無處不在的時代越來越遠的國家和政府聯繫在一起的不平衡關係。
2021年,德國企業佔歐洲在華投資總額的46%。四家公司——大眾、寶馬、戴姆勒和化學製造商巴斯夫——佔這些投資的 34%。
歐洲很少有國家有遠見和財力讓他們的公司在中國站穩腳跟。許多其它國家來得太晚——而且沒有足夠的資金或採取了錯誤的策略。
今天,中國人購買了大眾在全球生產的汽車的一半。有了這筆錢,德國被允許支配歐洲對華外交政策的大部分內容。尤其是前總理默克爾和“wandel durch handel”,即“通過貿易改變”的理念,定義了歐洲與中國的合作。
但是,當現任總理奧拉夫·朔爾茨(Olaf Scholz)今天抵達北京時,他遇到的卻是一個不同的現實。
儘管德國大公司在中國發展得很好,但中國共產黨在意識形態上對公民社會和私營公司的介入越來越多,這引起了原本親中的德國老闆們的不滿。
他們無法擺脫自己陷入的困境。
歐洲商會主席、德國人約爾格·伍特克(Joerg Wuttke)表示:中國與外界隔絕表明,現在是意識形態戰勝了經濟,中國歐洲商會的betway体育手机网 年度報告稱,中國歐盟商會是中國最強大的外國組織,擁有 1800 家公司。
約爾格·伍特克(Joerg Wuttke)在接受采訪時跟進,稱中國領導層對新冠疫情的處理是悲慘的: 他們無法擺脫自己陷入的困境。他們被自己的理論所困。
北京也沒有承認歐洲的現實已經改變。安格拉·默克爾的“wandel durch handel”已經死了。因為中國並沒有朝著自由的德國所認可的方向改變,目前 58% 的德國人願意為不依賴中國供應鏈付出經濟代價。
歐盟正在考慮採取更強硬的語氣
在布魯塞爾也能感受到德國人的快樂時光已經結束,近年來歐盟對中國人的語氣變得更加嚴厲。
三年前,中國從單純的歐盟國家希望與之密切合作和貿易的戰略夥伴,轉變為歐盟的經濟競爭對手和系統性競爭對手。
而在這幾個月裡,成員國正在討論是否應該加強對中國人的態度,並與他們保持距離。因為歐洲各國政府普遍認為,他們長期以來對中國過於天真。
- 「與中國的對話越來越現實。荷蘭外交大臣 Wopke Hoekstra 上個月表示:「我們已經把天真拋在腦後」。
「我們過去在向中國出售基礎設施方面犯過戰略錯誤」,歐盟委員會主席烏爾蘇拉·馮德萊恩表示。
歐盟委員會主席烏爾蘇拉·馮德萊恩在最近一次佈魯塞爾峰會後強調:成員國“在我們依賴誰時必須非常警惕”。尤其是在關鍵基礎設施、原材料和能源方面。
這就是為什麼許多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包括法國總統埃馬紐埃爾·馬克龍(Emmanuel Macron),在上個月發現德國總理沒有看到中國國有企業有任何問題時,都搖了搖頭。中遠航運公司即將購買漢堡港其中一個港口碼頭的一部分。
法國總統指出,我們之前在向中國出售基礎設施方面犯了戰略錯誤。
中共近年來奉行「戰狼外交」,與歐洲國家的各種摩擦與日俱增。10月20、21日舉行的歐盟高峰會在長達9頁結論文件中,只有一句話寫著「會中對於歐盟與中國的關係有一場戰略討論」。但據美國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等數家外媒日前批露,歐盟國家領袖們在21日花了3個多小時談中國(中共),在這場事前要求禁帶手機的會上,27國代表都說了話。
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提到,歐盟對中國(中共)的政策「不能被任何人支配」。
比利時總理德克魯(Alexander De Croo)坦言:「在過去,歐洲國家(對中關係)有點太過於自滿了。」他認為在與中國經濟領域的大量往來中,歐盟應該意識到其中的地緣戰略成分。
匈牙利總理奧班(Viktor Orban)也認為歐盟對中政策要「更有自主性」。
隨著歐洲和中國局勢日益緊張,西方國家也越來越擔心中國與俄羅斯將會構成戰略威脅,對於中國(中共)在各國港口和其他基礎設施的投資也開始感到不安。
中共這種經濟威脅模式對歐洲國家而言已不陌生,只是中國領導人習近平第3任期決策核心更封閉、集權,各種磨擦可能與日俱增。就像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Ursula von der Leyen)在上週歐盟高峰會談及中國所說:「我們正親歷一場大幅加速的趨勢和緊張情勢。」
布魯塞爾自由大學(Free University of Brussels)教授霍爾斯拉格(Jonathan Holslag)警告:「每艘中國船隻都是一艘軍艦,這些船隻的船員主要由軍人組成,因此我們需要注意到港口的安全性及重要性。」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