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正陷入通縮(通貨緊縮)的漩渦。(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看中國2022年11月10日訊】(看中國記者文龍綜合報導)中國海關總署的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10月的晶元進口量明顯下降。有專家認為,與疫情封控導致中國經濟下滑有關,中國正陷入通縮(通貨緊縮)的漩渦。
中國自2018年以來,每年僅晶元進口這一項所花費的金額就超過3000億美元,成為中國進口金額最大的單一產品。2018年花費3121億美元,2019年花費3055億美元,2020年花費高達3500億美元。
2021年中國晶元進口金額再創新高,根據相關部門統計,2021年中國進口集成電路6355億個,同比增長16.9%,而進口集成電路的金額約4400億美元。主要有兩大原因,包括全球晶元荒,導致晶元價格上漲;以及中美貿易戰的延續,美國出口管制更加嚴格,促使許多中國廠商開始大量囤積手機、汽車等各種晶元。
中國海關總署betway体育手机网 公布的進出口數據顯示,今年1月到10月,晶元進口量相比去年同期減少了30%。
美國民間機構信息與戰略研究所經濟學者李恆青在接受自由亞洲電臺採訪時表示,中國晶元進口大幅下跌,與美國近期頒布晶元出口限制禁令,以及中國經濟放緩有關:「中國的經濟現在放緩了,很多的晶元用量在下降,這點是很大的一個因素。另外一個就是美國祭出晶元法,凡是要輸入到中國的,比如說跟超算或者是跟AI(人工智慧)技術相關的,這些領域的晶元都要經過嚴格的限制,尤其是不能給跟軍方有關的晶元。」
不過,美國聖湯瑪斯國際研究與當代語言學系系主任葉耀元則表示,美國的晶元法案在最近才出臺,因此無法充分解釋中國過去十個月為何晶元進口量銳減。
葉耀元認為,晶元進口量減少主要和中國防疫政策導致經濟成長停滯有關:「基本上,中國的工業產能可能跟過去幾年比較起來的話,現在的狀況是滿糟糕的,也就是不大需要進口這麼多晶片來做產品。」
11月9日,中國國家統計局發布的經濟數據,也佐證了經濟衰退的觀點。值得注意的是,在北京當局依舊堅持「清零」防疫政策的情況下,中國經濟遭受嚴重打擊,10月份PPI(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出現自2020年12月以來首次下跌。
日本最大的證券公司野村證券(Nomura Securities)評估「清零」政策已經影響中國12%的GDP(國內生產總值)。
通貨緊縮(通縮)是指在現行價格條件下,由於貨幣供應量或需求量減少,以致商品和勞務的供給超過需求,於是市場銀根趨緊,貨幣流通速度轉慢,貨幣價值高估,物價水平下跌。
數據表明,中國的國內需求進一步減弱,因為嚴苛的防疫封控令消費疲弱,出口需求下降,房屋建設繼續萎縮。中國經濟政策制定者已經推出措施,促進從電動汽車到房屋等一系列商品的需求。通貨緊縮將進一步損害企業利潤。
澳新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楊宇霆向彭博社表示:「中國正在陷入通貨緊縮的漩渦。」
楊宇霆說:「(中國)國內需求非常疲軟,生產者成本和不包括食品和能源的核心消費價格指數都呈下降趨勢。」
一些大宗商品價格的下降也是因素之一,房地產的低迷也對重工業價格造成了壓力。據彭博社統計,包括水泥、螺紋鋼和銅在內的大宗商品的同比價格跌幅在10月份加深。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